本站将于近期进行系统升级及测试,您目前浏览的网站为旧版备份,因此可能会有部分显示和功能错误,为此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图书:发展心理学(第八版·上下册):修订间差异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InfoboxBook | {{InfoboxBook | ||
|BookName=发展心理学 | |BookName=发展心理学 | ||
| | |Cover=发展心理学(第八版·上下册).jpg | ||
|Original=Development Through Life: A Psychosocial Approach | |Original=Development Through Life: A Psychosocial Approach | ||
|Method=著 | |Method=著 | ||
第38行: | 第38行: | ||
第六章至第十五章,描绘了从婴儿期、学步期、学前期、儿童中期、青吵年早期、青少年晚期、成人早期、成中人期、成人晚期和高寿期的正常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模式。 | 第六章至第十五章,描绘了从婴儿期、学步期、学前期、儿童中期、青吵年早期、青少年晚期、成人早期、成中人期、成人晚期和高寿期的正常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模式。 | ||
|Contents=第一章 毕生发展观 | |Contents=<center><big>'''第一章 毕生发展观'''</big></center> | ||
'''本书的一些假设''' | '''本书的一些假设''' | ||
第47行: | 第47行: | ||
* 社会系统 | * 社会系统 | ||
进一步探索:贫穷 | 进一步探索:贫穷 | ||
* * 贫穷带来的心理社会影响 | ** 贫穷带来的心理社会影响 | ||
* 心理社会性观的概述 | * 心理社会性观的概述 | ||
个案研究:露丝 | 个案研究:露丝 | ||
第60行: | 第60行: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第二章 研究过程 | <center><big>'''第二章 研究过程'''</big></center> | ||
'''科学过程''' | '''科学过程''' | ||
*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 *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 ||
* * 科学观察 | ** 科学观察 | ||
* 定性的研究方法 | * 定性的研究方法 | ||
'''研究设计''' | '''研究设计''' | ||
* 取样 | * 取样 | ||
* * 随机取样 | ** 随机取样 | ||
* * 分层取样 | ** 分层取样 | ||
* * 匹配分组 | ** 匹配分组 | ||
* * 志愿者样本 | ** 志愿者样本 | ||
* * 对样本的定性研究 | ** 对样本的定性研究 | ||
* * 取样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 ** 取样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 ||
* 研究方法 | * 研究方法 | ||
* * 观察法 | ** 观察法 | ||
技术与人的发展:使用录像技术进行观察 | 技术与人的发展:使用录像技术进行观察 | ||
第98行: | 第98行: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第三章 心理社会性理论 | <center><big>'''第三章 心理社会性理论'''</big></center> | ||
'''什么是理论''' | '''什么是理论''' | ||
第110行: | 第110行: | ||
* 发展任务 | * 发展任务 | ||
* 心理社会性危机 | * 心理社会性危机 | ||
* * 一种典型的心理社会性危机 | ** 一种典型的心理社会性危机 | ||
* * 生命阶段中的心理社会性危机 | ** 生命阶段中的心理社会性危机 | ||
* 解决心理社会性危机的核心过程 | * 解决心理社会性危机的核心过程 | ||
* 重要关系范围 | * 重要关系范围 | ||
* * 发展的环境 | ** 发展的环境 | ||
* 应对行为 | * 应对行为 | ||
* * 基本适应的自我品质 | ** 基本适应的自我品质 | ||
* * 核心反常状态 | ** 核心反常状态 | ||
'''对心理社会性理论的评价''' | '''对心理社会性理论的评价''' | ||
* 优点 | * 优点 | ||
第126行: | 第126行: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第四章 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理论 | <center><big>'''第四章 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理论'''</big></center> | ||
个案研究:罗伯特·梅耶和朱丽叶特 | 个案研究:罗伯特·梅耶和朱丽叶特 | ||
第138行: | 第138行: | ||
'''认知发展理论''' | '''认知发展理论''' | ||
*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 | *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 | ||
* * 对人发展的启示 | ** 对人发展的启示 | ||
*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概念 | *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概念 | ||
* * 对人发展的启示 | ** 对人发展的启示 | ||
* 与心理社会性理论的关系 | * 与心理社会性理论的关系 | ||
'''学习理论''' | '''学习理论''' | ||
* 经典性条件反射 | * 经典性条件反射 | ||
* * 对人发展的启示 | ** 对人发展的启示 | ||
* 操作性条件反射 | * 操作性条件反射 | ||
* * 对人发展的启示 | ** 对人发展的启示 | ||
* 社会学习理论 | * 社会学习理论 | ||
* * 对人发展的启示 | ** 对人发展的启示 | ||
* 认知行为主义 | * 认知行为主义 | ||
* * 对人发展的启示 | ** 对人发展的启示 | ||
* 学习理论的总结 | * 学习理论的总结 | ||
* 与心理社会性理论的关系 | * 与心理社会性理论的关系 | ||
第168行: | 第168行: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第五章 怀孕期和胎儿的发展 | <center><big>'''第五章 怀孕期和胎儿的发展'''</big></center> | ||
'''遗传与发展''' | '''遗传与发展''' | ||
* 遗传信息来源:基因和染色体 | * 遗传信息来源:基因和染色体 | ||
* 遗传规律 | * 遗传规律 | ||
* * 等位基因 | ** 等位基因 | ||
* * 基因型和表现型 | ** 基因型和表现型 | ||
* * 伴性特质 | ** 伴性特质 | ||
进一步探索:伴性特质 | 进一步探索:伴性特质 | ||
* 个体差异的遗传来源 | * 个体差异的遗传来源 | ||
* * 遗传决定发展速度 | ** 遗传决定发展速度 | ||
* * 遗传决定个体的特质 | ** 遗传决定个体的特质 | ||
* * 遗传决定异常发展 | ** 遗传决定异常发展 | ||
* 遗传技术和心理社会性的进化 | * 遗传技术和心理社会性的进化 | ||
* * 绘制基因图谱 | ** 绘制基因图谱 | ||
* * 伦理上的思考 | ** 伦理上的思考 | ||
* 评价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 * 评价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 ||
* * 遗传和智力 | ** 遗传和智力 | ||
* * 反应范围 | ** 反应范围 | ||
'''正常胎儿的发展''' | '''正常胎儿的发展''' | ||
* 受精 | * 受精 | ||
* * 双生子 | ** 双生子 | ||
* * 不育和选择生育手段 | ** 不育和选择生育手段 | ||
技术与人的发展:生育技术 | 技术与人的发展:生育技术 | ||
* 第一个孕期的发展 | * 第一个孕期的发展 | ||
* * 受精卵期 | ** 受精卵期 | ||
* * 胚胎期 | ** 胚胎期 | ||
* * 胎儿期 | ** 胎儿期 | ||
* 第二个孕期的发展 | * 第二个孕期的发展 | ||
技术与人的发展:对胎儿的检查 | 技术与人的发展:对胎儿的检查 | ||
第207行: | 第207行: | ||
'''母亲、胎儿和心理社会性环境''' | '''母亲、胎儿和心理社会性环境''' | ||
* 胎儿对孕妇的影响 | * 胎儿对孕妇的影响 | ||
* * 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 ** 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 ||
* * 母亲情绪状态的改变 | ** 母亲情绪状态的改变 | ||
* * 怀孕和分娩时父亲的参与 | ** 怀孕和分娩时父亲的参与 | ||
* 孕妇对胎儿的影响 | * 孕妇对胎儿的影响 | ||
* * 贫穷的影响 | ** 贫穷的影响 | ||
* * 母亲的年龄 | ** 母亲的年龄 | ||
* * 母亲用药 | ** 母亲用药 | ||
* * 环境毒素 | ** 环境毒素 | ||
人的发展和文化:艾滋病和母婴传播 | 人的发展和文化:艾滋病和母婴传播 | ||
* * 母亲的饮食 | ** 母亲的饮食 | ||
'''文化背景''' | '''文化背景''' | ||
* 对怀孕的反应 | * 对怀孕的反应 | ||
* * 关怀与羞怯 | ** 关怀与羞怯 | ||
人的发展和文化:父代母育 | 人的发展和文化:父代母育 | ||
* * 适当与脆弱 | ** 适当与脆弱 | ||
* 对分娩的反应 | * 对分娩的反应 | ||
'''应用性话题:流产''' | '''应用性话题:流产''' | ||
第228行: | 第228行: | ||
* 流产的心理社会性影响 | * 流产的心理社会性影响 | ||
个案研究:克伦和唐 | 个案研究:克伦和唐 | ||
'''本章总结''' | '''本章总结'''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第六章 婴儿期(出生后的头24个月) | <center><big>'''第六章 婴儿期(出生后的头24个月)'''</big></center> | ||
'''新生儿''' | '''新生儿''' | ||
第239行: | 第240行: | ||
* 感觉、知觉及运动机能的发展 | * 感觉、知觉及运动机能的发展 | ||
技术和人的发展:非常小的婴儿 | 技术和人的发展:非常小的婴儿 | ||
* * 感觉/知觉的发展 | ** 感觉/知觉的发展 | ||
* * 动作发展 | ** 动作发展 | ||
人的发展和文化:津阿卡纳梯克儿童养育 | 人的发展和文化:津阿卡纳梯克儿童养育 | ||
* * 气质 | ** 气质 | ||
个案研究:科顿家庭 | 个案研究:科顿家庭 | ||
* 依恋 | * 依恋 | ||
* * 依恋的发展 | ** 依恋的发展 | ||
* * 与母亲、父亲和其他人依恋的形成 | ** 与母亲、父亲和其他人依恋的形成 | ||
* * 依恋的模式 | ** 依恋的模式 | ||
* * 父母的敏感性与依恋的质量 | ** 父母的敏感性与依恋的质量 | ||
* * 依恋与以后发展的关系 | ** 依恋与以后发展的关系 | ||
* 感觉运动智力和早期因果图式 | * 感觉运动智力和早期因果图式 | ||
* * 婴儿如何组织他们的经验 | ** 婴儿如何组织他们的经验 | ||
* * 因果图式的发展 | ** 因果图式的发展 | ||
* 理解物体本质和进行分类 | * 理解物体本质和进行分类 | ||
* * 物体的本质 | ** 物体的本质 | ||
* * 物体的分类 | ** 物体的分类 | ||
* 情绪发展 | * 情绪发展 | ||
* * 情绪的分化 | ** 情绪的分化 | ||
* * 情绪作为理解意义的钥匙 | ** 情绪作为理解意义的钥匙 | ||
进一步探索:婴儿微笑的意义 | 进一步探索:婴儿微笑的意义 | ||
* * 调节情绪的能力 | ** 调节情绪的能力 | ||
* * 作为成人-婴儿交流渠道的情绪 | ** 作为成人-婴儿交流渠道的情绪 | ||
'''心理社会性危机:信任与不信任''' | '''心理社会性危机:信任与不信任''' | ||
* 信任 | * 信任 | ||
第286行: | 第287行: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第七章 学步期(2岁到3岁) | <center><big>'''第七章 学步期(2岁到3岁)'''</big></center> | ||
个案研究:艾丽丝·沃克逛集市 | 个案研究:艾丽丝·沃克逛集市 | ||
第296行: | 第297行: | ||
* 交流能力 | * 交流能力 | ||
技术与人的发展:大脑是如何加工语言的 | 技术与人的发展:大脑是如何加工语言的 | ||
* * 婴儿期的交流能力 | ** 婴儿期的交流能力 | ||
* * 学步期的交流能力 | ** 学步期的交流能力 | ||
* * 学步期之后言语的发展 | ** 学步期之后言语的发展 | ||
* * 语言环境 | ** 语言环境 | ||
人的发展与文化:讲双语的人 | 人的发展与文化:讲双语的人 | ||
* 幻想游戏 | * 幻想游戏 | ||
* * 假装游戏的本质 | ** 假装游戏的本质 | ||
* * 假装的能力 | ** 假装的能力 | ||
* * 学步期幻想游戏的变化 | ** 学步期幻想游戏的变化 | ||
技术和人的发展:学步儿的玩具 | 技术和人的发展:学步儿的玩具 | ||
* * 幻想游戏对发展的作用 | ** 幻想游戏对发展的作用 | ||
* * 游戏同伴的作用 | ** 游戏同伴的作用 | ||
进一步探索:想象同伴 | 进一步探索:想象同伴 | ||
* 自我控制 | * 自我控制 | ||
* * 将语言和幻想作为控制冲动的策略 | ** 将语言和幻想作为控制冲动的策略 | ||
进一步探索:生气情绪的控制 | 进一步探索:生气情绪的控制 | ||
* * 冲动的控制 | ** 冲动的控制 | ||
* * 自我调节目标的达到 | ** 自我调节目标的达到 | ||
'''心理社会性危机:自主性与羞怯和怀疑''' | '''心理社会性危机:自主性与羞怯和怀疑''' | ||
* 自主性 | * 自主性 | ||
第335行: | 第336行: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第八章 学前期(4-6岁) | <center><big>'''第八章 学前期(4-6岁)'''</big></center> | ||
'''发展任务''' | '''发展任务''' | ||
* 性别认同 | * 性别认同 | ||
个案研究:学前儿童的性别认同 | 个案研究:学前儿童的性别认同 | ||
* * 个体差异观与建构主义观 | ** 个体差异观与建构主义观 | ||
* * 理解性别 | ** 理解性别 | ||
* * 性别角色标准 | ** 性别角色标准 | ||
* * 对父母的认同 | ** 对父母的认同 | ||
进一步探索:由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抚养的儿童 | 进一步探索:由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抚养的儿童 | ||
* * 性别偏爱 | ** 性别偏爱 | ||
* 早期道德发展 | * 早期道德发展 | ||
个案研究:发生在学校一年级的杀人案 | 个案研究:发生在学校一年级的杀人案 | ||
* * 学习理论 | ** 学习理论 | ||
* * 认知发展理论 | ** 认知发展理论 | ||
* * 精神分析理论 | ** 精神分析理论 | ||
进一步探索:道德违规与社会习俗违规 | 进一步探索:道德违规与社会习俗违规 | ||
* * 移情和观点采择 | ** 移情和观点采择 | ||
* * 父母的惩罚 | ** 父母的惩罚 | ||
* * 电视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 ** 电视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 ||
技术和人的发展:保护儿童免受媒体暴力 | 技术和人的发展:保护儿童免受媒体暴力 | ||
* * 影响道德发展的总结 | ** 影响道德发展的总结 | ||
* 自我理论 | * 自我理论 | ||
* * 客观的我和主观的我 | ** 客观的我和主观的我 | ||
* * 自我理论的发展改变 | ** 自我理论的发展改变 | ||
* * 自尊 | ** 自尊 | ||
* 同伴游戏 | * 同伴游戏 | ||
进一步探索:背景不协调 | 进一步探索:背景不协调 | ||
* * 团体游戏 | ** 团体游戏 | ||
* * 友伴团体 | ** 友伴团体 | ||
人的发展与文化:“跳房子”游戏 | 人的发展与文化:“跳房子”游戏 | ||
第385行: | 第386行: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第九章 儿童中期(6-12岁) | <center><big>'''第九章 儿童中期(6-12岁)'''</big></center> | ||
'''发展任务''' | '''发展任务''' | ||
* 友谊 | * 友谊 | ||
* * 家庭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 ** 家庭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 ||
* * 友谊对社会性发展的三方面贡献 | ** 友谊对社会性发展的三方面贡献 | ||
* * 孤独 | ** 孤独 | ||
进一步探索:欺侮 | 进一步探索:欺侮 | ||
具体运算思维 | * 具体运算思维 | ||
守恒 | ** 守恒 | ||
分类技能 | ** 分类技能 | ||
综合技能 | ** 综合技能 | ||
元认知 | ** 元认知 | ||
技能学习 | * 技能学习 | ||
进一步探索:什么是智力 | 进一步探索:什么是智力 | ||
技能学习的特征 | ** 技能学习的特征 | ||
阅读 | ** 阅读 | ||
** 技能形成的社会文化情境 | |||
人的发展与文化:数学能力的跨国比较 | 人的发展与文化:数学能力的跨国比较 | ||
* 自我评价 | |||
自我评价 | ** 自我效能感 | ||
自我效能感 | * 个案研究:贝卡 | ||
社会期望 | ** 社会期望 | ||
* 团体游戏 | |||
** 相互依赖 | |||
相互依赖 | ** 分工 | ||
** 竞争 | |||
竞争 | ** 对所在团体和外部团体的态度 | ||
对所在团体和外部团体的态度 | '''心理社会性危机:勤奋与自卑''' | ||
心理社会性危机:勤奋与自卑 | * 勤奋 | ||
自卑 | * 自卑 | ||
进一步探索:影响学校教育的儿童期障碍 | 进一步探索:影响学校教育的儿童期障碍 | ||
核心过程:教育 | |||
'''核心过程:教育''' | |||
基本适应的自我品质和主要的反常状态 | |||
'''基本适应的自我品质和主要的反常状态''' | |||
* 能力 | |||
技术和人的发展:技术和学校教育 | 技术和人的发展:技术和学校教育 | ||
* 惰性 | |||
应用性话题:儿童生活中的暴力 | '''应用性话题:儿童生活中的暴力''' | ||
* 接触暴力的后果 | |||
预防策略 | * 预防策略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本章总结'''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center><big>'''第十章 青少年早期(12-18岁)'''</big></center> | |||
'''发展任务''' | |||
* 生理成熟 | |||
个案分析:伊恩·索普 | 个案分析:伊恩·索普 | ||
** 女孩的生理变化 | |||
** 男孩的生理变化 | |||
** 长期的成长趋势 | |||
长期的成长趋势 | ** 成熟度的个体差异 | ||
成熟度的个体差异 | |||
技术和人的发展:青少年时期的安全行为和冒险行为 | 技术和人的发展:青少年时期的安全行为和冒险行为 | ||
皮亚杰的形式运算理论 | * 形式运算 | ||
** 皮亚杰的形式运算理论 | |||
形式运算阶段的六个特点 | ** 形式运算阶段的六个特点 | ||
自我中心主义和去中心化 | ** 自我中心主义和去中心化 | ||
增强形式运算思维的因素 | ** 增强形式运算思维的因素 | ||
对形式运算理论的批评 | ** 对形式运算理论的批评 | ||
情绪的发展 | * 情绪的发展 | ||
饮食紊乱 | ** 饮食紊乱 | ||
犯罪 | ** 犯罪 | ||
抑郁 | ** 抑郁 | ||
作为同伴团体的一员 | * 作为同伴团体的一员 | ||
进一步探索:青少年自杀 | 进一步探索:青少年自杀 | ||
小团体和团体 | ** 小团体和团体 | ||
界限和规范 | ** 界限和规范 | ||
父母和同伴 | ** 父母和同伴 | ||
性关系的形成 | * 性关系 | ||
** 性关系的形成 | |||
初次性交 | ** 初次性交 | ||
影响初次性交发生的因素 | ** 影响初次性交发生的因素 | ||
性取向 | ** 性取向 | ||
与性欲相关的问题 | ** 与性欲相关的问题 | ||
青少年早期的怀孕 | ** 青少年早期的怀孕 | ||
心理社会性危机:团体同一性与疏离感 | '''心理社会性危机:团体同一性与疏离感''' | ||
团体同一性产生的认知过程 | * 团体同一性 | ||
** 团体同一性产生的认知过程 | |||
团体同一性的四个维度 | ** 团体同一性的四个维度 | ||
疏离感 | * 疏离感 | ||
疏离感对团体同一性和个体同一性的作用 | ** 疏离感对团体同一性和个体同一性的作用 | ||
* 核心过程:同伴压力 | |||
团体归属感的形成 | * 团体归属感的形成 | ||
* 特定领域中的团体压力 | |||
* 个体自主权与团体归属的矛盾 | |||
进一步探索:黑帮 | 进一步探索:黑帮 | ||
* 民族团体同一性 | |||
'''基本适应的自我品质与主要的反常状态''' | |||
对他人的忠诚 | * 对他人的忠诚 | ||
* 孤立 | |||
应用性话题:青少年饮酒和吸毒问题 | '''应用性话题:青少年饮酒和吸毒问题''' | ||
* 影响饮酒行为的因素 | |||
* 酒精对生理的影响 | |||
对危险的评估 | * 对危险的评估 | ||
* 参照团体 | |||
* 过早开始饮酒及服用药物 | |||
过早开始饮酒及服用药物 | '''本章总结''' | ||
本章总结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第十一章 青少年晚期(18- | <center><big>'''第十一章 青少年晚期(18-24岁)'''</big></center> | ||
自主性和离家生活 | |||
自主性和大学经历 | '''发展任务''' | ||
* 脱离父母——自主性的获得 | |||
** 自主性和离家生活 | |||
** 自主性和大学经历 | |||
** 自主性和自我满足 | |||
进一步探索:依恋和同一性的形成 | 进一步探索:依恋和同一性的形成 | ||
* 性别同一性 | |||
文化的作用 | ** 文化的作用 | ||
人的发展与文化:印度大家庭中的性别角色 | 人的发展与文化:印度大家庭中的性别角色 | ||
重新评价旧的性别角色标准和学习新的性别角色标准 | ** 重新评价性别的稳定性 | ||
** 重新评价旧的性别角色标准和学习新的性别角色标准 | |||
为性别同一性增加一个性别维度 | ** 修正个人儿童期的认同 | ||
** 为性别同一性增加一个性别维度 | |||
** 性别角色偏好的确定 | |||
新的认知能力 | * 道德内化 | ||
** 新的认知能力 | |||
** 促进道德推理发展的经验 | |||
青少年早期的工作经验 | * 职业选择 | ||
** 青少年早期的工作经验 | |||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 | **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 | ||
职业决策形成 | ** 职业决策形成 | ||
技术和人的发展:网上职业选择 | 技术和人的发展:网上职业选择 | ||
个体同一性 | '''心理社会性危机:个体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
* 个体同一性 | |||
** 同一性的内容成分 | |||
** 同一性的评价成分 | |||
个案研究:豪斯顿 A.贝克先生 | 个案研究:豪斯顿 A.贝克先生 | ||
** 同一性状态 | |||
同一性状态 | * 同一性混乱 | ||
同一性混乱 | * 男女两性同一性的形成 | ||
男女两性同一性的形成 | '''核心过程:角色试验''' | ||
心理社会性停滞 | * 心理社会性停滞 | ||
个案研究:同一性形成过程中的转折点 | 个案研究:同一性形成过程中的转折点 | ||
角色试验和民族同一性 | * 角色试验和民族同一性 | ||
'''基本适应的自我品质和主要的反常状态''' | |||
忠诚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 * 忠诚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 ||
* 否定 | |||
非自愿的性注意 | '''应用性话题:社会生活所带来的挑战''' | ||
* 非自愿的性注意 | |||
性传染病 | * 无节制饮酒 | ||
* 性传染病 | |||
'''本章总结'''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第十二章 成人早期(24- | |||
生命历程 | <center><big>'''第十二章 成人早期(24-34岁)'''</big></center> | ||
胜任能力 | |||
'''在成人期研究中的主要概念''' | |||
自我实现 | * 社会角色 | ||
* 生命历程 | |||
发展任务 | * 实现理论 | ||
探索亲密关系 | ** 胜任能力 | ||
伴侣的选择 | ** 自我接受 | ||
** 自我实现 | |||
'''发展任务''' | |||
* 探索亲密关系 | |||
** 准备结婚 | |||
** 伴侣的选择 | |||
技术和人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中介的关系(或在线约会) | |||
个案研究:爱情是一种什么择的关系 | 个案研究:爱情是一种什么择的关系 | ||
同居 | ** 同居 | ||
同性恋 | ** 同性恋 | ||
婚姻早期阶段的调适 | ** 婚姻早期阶段的调适 | ||
双职工家庭婚姻的调适 | ** 双职工家庭婚姻的调适 | ||
分娩 | * 分娩 | ||
** 生育率 | |||
** 生孩子的决定 | |||
人的发展与文化:古斯夷人的生育观 | 人的发展与文化:古斯夷人的生育观 | ||
** 伴侣和父母的双重角色 | |||
** 不要孩子的决定 | |||
伴侣和父母的双重角色 | * 工作 | ||
** 工作的世界 | |||
工作 | |||
个案研究:杰伊·克罗 | 个案研究:杰伊·克罗 | ||
职业阶段和个人发展 | ** 贫困和工作机会 | ||
** 职业阶段和个人发展 | |||
生活节奏 | * 生活风格 | ||
** 生活节奏 | |||
社会网络 | ** 社会网络 | ||
竞争角色需要 | ** 竞争角色需要 | ||
健康和体质 | ** 健康和体质 | ||
'''心理社会性危机:亲密与孤立''' | |||
* 亲密 | |||
进一步探索:依恋的类型和关系形成 | 进一步探索:依恋的类型和关系形成 | ||
** 男女相互作用的方式 | |||
** 工作环境中的亲密关系 | |||
* 孤立 | |||
** 孤独 | |||
** 抑郁 | |||
脆弱的认同 | ** 脆弱的认同 | ||
** 性行为失调 | |||
** 情境因素 | |||
兴趣分歧的范围 | ** 兴趣分歧的范围 | ||
** 过度投入 | |||
'''核心过程:同伴间的互惠关系''' | |||
'''基本适应的自我品质和主要的反常状态''' | |||
爱情 | * 爱情 | ||
* 排他性 | |||
应用性话题:离婚 | '''应用性话题:离婚''' | ||
* 导致离婚的因素 | |||
** 结婚年龄 | |||
社会经济水平 | ** 社会经济水平 | ||
** 夫妻双方社会情感的发展 | |||
应对离婚 | ** 家族的离婚史 | ||
* 应对离婚 | |||
** 对前配偶的依恋 | |||
应对策略 | ** 应对策略 | ||
'''本章总结'''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第十三章 成人中期(34- | <center><big>'''第十三章 成人中期(34-60岁)'''</big></center> | ||
在工作领域中胜任能力达到新水平 | |||
'''发展任务''' | |||
* 管理职业 | |||
** 在工作领域中胜任能力达到新水平 | |||
技术与人的发展:工作场所的攻击性行为 | 技术与人的发展:工作场所的攻击性行为 | ||
成人中期的职业变化 | ** 成人中期的职业变化 | ||
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 | ** 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 | ||
失业所带来的冲击 | ** 失业所带来的冲击 | ||
对成长的承诺 | * 培养亲密关系 | ||
** 对成长的承诺 | |||
个案研究:在充满活力的婚姻中为承诺对方成长而奋斗 | 个案研究:在充满活力的婚姻中为承诺对方成长而奋斗 | ||
创造性地利用矛盾 | ** 有效沟通 | ||
** 创造性地利用矛盾 | |||
** 在长期关系中保持激情 | |||
* 扩展照顾关系 | |||
人的发展与文化:绝经期 | 人的发展与文化:绝经期 | ||
** 养育子女 | |||
养育子女 | ** 照顾年迈的父母 | ||
照顾年迈的父母 | * 管理家务 | ||
** 管理资源和满足需要 | |||
建立网络和联盟 | ** 建立网络和联盟 | ||
** 再婚与混合式家庭 | |||
进一步探索:无家可归 | 进一步探索:无家可归 | ||
单亲家庭 | ** 单亲家庭 | ||
独居者 | ** 独居者 | ||
繁殖 | '''心理社会性危机:繁殖与停滞''' | ||
* 繁殖 | |||
** 繁殖的测量 | |||
* 停滞 | |||
个案研究:成人中期的停滞 | 个案研究:成人中期的停滞 | ||
'''核心过程:个体-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创造性''' | |||
个体-环境的相互作用 | * 个体-环境的相互作用 | ||
* 创造性 | |||
创造性 | '''基本适应的自我品质与主要的反常状态''' | ||
* 关怀 | |||
关怀 | * 拒绝 | ||
'''应用性话题:工作场所中的歧视''' | |||
应用性话题:工作场所中的歧视 | * 收入的差距和职业的结构 | ||
收入的差距和职业的结构 | * 歧视是如何持续存在的 | ||
心理社会性分析:歧视与应对 | * 心理社会性分析:歧视与应对 | ||
'''本章总结'''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接受自己的生活 | <center><big>'''第十四章 成人晚期(60-75岁)'''</big></center> | ||
生活的目标和满意感 | '''发展任务''' | ||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 * 接受自己的生活 | ||
SOC模型 | ** 生活的满意感 | ||
** 生活的目标和满意感 | |||
**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 |||
促进智力 | ** 疾病与健康 | ||
** SOC模型 | |||
记忆 | ** 埃里克森论个体接受自己的生活 | ||
后形式运算思维 | * 促进智力 | ||
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心理功能上的相互作用 | ** 界定和研究成人晚期智力方面的问题 | ||
** 记忆 | |||
祖父母期 | ** 后形式运算思维 | ||
** 不同智能的变化模式 | |||
** 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心理功能上的相互作用 | |||
* 把精力转向新角色和活动上 | |||
** 祖父母期 | |||
进一步探索:年龄与工作场所的生产力 | 进一步探索:年龄与工作场所的生产力 | ||
寡居或鳏居 | ** 寡居或鳏居 | ||
休闲活动 | ** 休闲活动 | ||
技术和人的发展:老年人使用互联网 | 技术和人的发展:老年人使用互联网 | ||
形成关于死亡的看法 | * 形成关于死亡的看法 | ||
死亡观的变化 | ** 死亡观的变化 | ||
个案研究:莫里·斯凯沃兹对其死亡观的思考 | 个案研究:莫里·斯凯沃兹对其死亡观的思考 | ||
死亡焦虑 | ** 死亡焦虑 | ||
悲痛和居丧 | ** 悲痛和居丧 | ||
与死亡有关的仪式 | ** 与死亡有关的仪式 | ||
人的发展与文化:阿门宗派教徒的死亡方式 | 人的发展与文化:阿门宗派教徒的死亡方式 | ||
死亡的权利 | ** 死亡的权利 | ||
心理社会性危机:整合与失望 | '''心理社会性危机:整合与失望''' | ||
整合 | * 整合 | ||
失望 | * 失望 | ||
核心过程:内省 | '''核心过程:内省''' | ||
基本适应的自我品质和主要的反常状态 | |||
智慧 | '''基本适应的自我品质和主要的反常状态''' | ||
轻蔑 | * 智慧 | ||
应用性话题:退休 | * 轻蔑 | ||
对退休的适应 | '''应用性话题:退休''' | ||
退休带来的困难 | * 对退休的适应 | ||
* 退休带来的困难 | |||
个案研究:把退休视为从单调乏味的工作中获得解放 | 个案研究:把退休视为从单调乏味的工作中获得解放 | ||
收入损失 | ** 收入损失 | ||
对退休的未来展望 | * 对退休的未来展望 | ||
本章总结 | '''本章总结'''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高寿期 | |||
高寿人群中的性别差异 | <center><big>'''第十五章 高寿期(75岁到死亡)'''</big></center> | ||
发展任务 | |||
应对老化所带来的生理变化 | '''长寿的变革''' | ||
体能健全 | * 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高寿期 | ||
行为迟缓 | * 高寿人群中的性别差异 | ||
感觉的变化 | '''发展任务''' | ||
健康、疾病和机能独立 | * 应对老化所带来的生理变化 | ||
发展中的心理历史观 | ** 体能健全 | ||
** 行为迟缓 | |||
** 感觉的变化 | |||
** 健康、疾病和机能独立 | |||
* 发展中的心理历史观 | |||
进一步探索:器质性大脑综合症——老年痴呆症 | 进一步探索:器质性大脑综合症——老年痴呆症 | ||
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高寿者的生活结构 | * 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高寿者的生活结构 | ||
生活安排 | ** 生活安排 | ||
进一步探索:中产阶级向日趋破败的市区移居对高寿期老年人的影响 | 进一步探索:中产阶级向日趋破败的市区移居对高寿期老年人的影响 | ||
个案研究:Z先生 | 个案研究:Z先生 | ||
性别角色的定义 | ** 性别角色的定义 | ||
心理社会性危机:不朽与死亡 | '''心理社会性危机:不朽与死亡''' | ||
不朽 | * 不朽 | ||
人的发展与文化:夏威夷土著人对其祖先所遗留文明应负的责任 | 人的发展与文化:夏威夷土著人对其祖先所遗留文明应负的责任 | ||
死亡 | * 死亡 | ||
进一步探索:埃里克森如何看待应对老化的问题 | 进一步探索:埃里克森如何看待应对老化的问题 | ||
社会性支持的动力机制 | |||
社会性支持网络系统 | '''核心过程:社会性支持''' | ||
基本适应的自我品质与主要的反常状态 | * 社会性支持的益处 | ||
信心 | * 社会性支持的动力机制 | ||
应用性话题:满足脆弱老年人的需要 | * 社会性支持网络系统 | ||
脆弱的界定 | '''基本适应的自我品质与主要的反常状态''' | ||
* 信心 | |||
对最佳功能的支持 | * 缺乏信心 | ||
社区的作用 | '''应用性话题:满足脆弱老年人的需要''' | ||
创造性活动的作用 | * 脆弱的界定 | ||
本章总结 | * 对最佳功能的支持 |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社区的作用 | ||
* 创造性活动的作用 | |||
参考文献 | '''本章总结''' | ||
人名索引 | |||
主题索引 |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
<center><big>'''附录'''</big></center> | |||
'''术语表''' | |||
'''参考文献''' | |||
'''人名索引''' | |||
'''主题索引''' | |||
|OtherVersions={{书籍版本列表}} | |||
}} | }} |
2024年3月22日 (五) 19:06的最新版本
发展心理学(第8版) | |
---|---|
原作名 | Development Through Life: A Psychosocial Approach |
作者 | |
译者 | 白学军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05年12月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721 |
定价 | 82.00 元 |
系列 | 当代心理学经典教材译丛 |
ISBN | 9787561334690 |
中图法分类号 | B844 |
《发展心理学》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Newman and New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