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正念教养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正念教养
正念教养.jpg
原作名Mindful parenting: A guide for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s
作者
  • Susan Bogels
  • Kathleen Restifo
译者聂晶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品方万千心理
出版日期2017年3月
装帧平装
页数440
定价72.00 元
系列水滴正念译丛
ISBN9787518412136
中图法分类号G61
Pdf.svg
0.00
(0票)

正念教养》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荷]Susan Bogels和[荷]Kathleen Restifo。本书将教养进化学,与最新的慈悲、依恋和图式的心理科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并为父母提供了很多的练习指导。

对于父母来说,教养或养育子女是人生中最耗费精力、最具责任感的苦差事,但是,父母都会心怀爱意、喜悦和自豪去完成它。但是,在此过程中,父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在这些强烈的压力下,教养技能可能会变形,父母在育儿课程、书籍或相关电视节目中学习到的各种教养技术都不奏效了。任何社会经济水平的父母可能都会对孩子大喊大叫、威胁甚至打骂!

正念教养为高压状态下的父母以及有其他问题的父母提供了另一种教养方式。在正念教养过程中,我们的首要关注点是父母自身的压力、痛苦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而不是孩子的行为问题。教养技术只有在父母很好地和自己的各种情绪和谐共处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乔·卡巴金曾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佛陀、小禅师,是你的私人正念教师!

欢迎父母进入正念教养之旅……

第一部分 理论与实证背景

第1章 正念教养介绍

  • 1.1 为何教养会有压力
  • 1.2 为何正念教养会有助益
  • 1.3 正念教养课程的发展
    • 1.3.1 第一步:进行正念培训的青少年的家长所参加的配套正念教养课程——苏珊的故事
    • 13.2 正念教养课程
    • 13.3 慈悲、慈爱和正念教养——凯瑟琳的故事
    • 1.3.4 图式模式和正念教养
  • 1.4 本书的结构
  • 1.5 个人案例说明

第2章 教养与教养压力——进化的视角

  • 2.1 引言:为什么要从进化的视角看待教养与教养压力?
  • 2.2 教养压力的来源
    • 2.2.1 将人类婴儿抚养至成熟所需的资源
    • 2.2.2 合作喂养:母亲在儿童喂养方面通常需要帮助
    • 2.2.3 情感调节系统的进化:威胁、驱动和满足
  • 2.3 依恋的进化视角
    • 2.3.1 依恋的神经内分泌基础
    • 2.3.2 对现代教养的启示
    • 2.3.3 正念如何有所助益?
    • 2.3.4 依恋的代际传递
    • 2.3.5 依恋研究对现代教养的启示:一线生机?
    • 2.3.6 正念如何有所助益?
    • 2.3.7 多元依恋关系的进化
    • 2.3.8 对现代教养的启示
  • 2.4 共情、合作、慈悲的进化:来自祖先的馈赠
    • 2.4.1 纽约地铁站里的慈悲与合作
    • 2.4.2 最后的思考:进化、慈悲和正念

第3章 正念教养课程的作用

  • 3.1 研究1:前10个团队的效果
  • 3.2 研究2:另外10个团队的效果
  • 3.3 研究3:最后一个团队的效果——最新版本的正念教养课程
  • 3.4 对正念教养的总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正念教养:8周项目指南

第4章 正念教养课程总览

  • 4.1 课程目标
  • 4.2 正念教养的主题与练习总览
    • 4.2.1 各阶段主题概要
    • 4.2.2 家庭练习
  • 4.3 课程的新增元素
    • 4.3.1 正念教养的慈悲练习
    • 4.3.2 慈爱冥想介绍
    • 4.3.3 图式模式和正念教养
    • 4.3.4 正念教养中我们需要图式概念吗?
  • 4.4 培训师资格
    • 4.4.1 你自己的正念实践非常重要
    • 4.4.2 正念教师的立场…
  • 4.5 将正念精神带入儿童教养的日常生活点滴
  • 4.6 家长可以将正念教给孩子吗?
  • 4.7 哪些人可以参加正念教养课程?
  • 4.8 参与者的准备工作:家庭的首次会面
  • 4.9 团队的组成和规模
  • 4.10 团队阶段的准备
  • 4.11 团队学习过程的开展
  • 4.12 冥想练习和瑜伽的指导
  • 4.13 正念教养和佛教的关系
  • 4.14 本书剩余章节的结构
  • 4.15 按部就班和灵活性
  • 资料4.1 录入表格

第5章 第1阶段:自动化教养

  • 5.1 存在模式与行动模式
  • 5.2 将正念引人家庭背景会发生什么?
  • 5.3 第1阶段指南
    • 5.3.1 开始:初始冥想
    • 5.3.2 自我介绍
    • 5.3.3 练习主题
    • 5.3.4 脱离自动化模式:正念吃葡萄干
    • 5.3.5 晨间压力练习(正念教养课程理念)
    • 5.3.6 休息
    • 5.3.7 身体扫描
    • 5.3.8 家庭练习预览
    • 5.3.9 结束冥想
  • 资料5.1 第1阶段后的一周练习
  • 资料5.2 正念教养
  • 资料5.3 正念教养的定义
  • 资料5.4 身体扫描冥想
  • 资料5.5 第1周的练习记录表
  • 资料5.6 第1周的非正式练习和正念教养练习的记录

第6章 第2阶段: “初心”教养方式

  • 6.1 偏见与教养
  • 6.2 正念练习如何帮助我们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 6.3 开阔和初心的教养心态
  • 6.4 正念如何拓宽我们的体验?
  • 6.5 第2阶段指南
    • 6.5.1 身体扫描+交流
    • 6.5.2 观察自己的孩子:正念观察孩子练习
    • 6.5.3 从朋友的视角进行晨间压力练习
    • 6.5.4 休息
    • 6.5.5 正念观察
    • 6.5.6 屏幕中间的大猩猩
    • 6.5.7 感恩练习
    • 6.5.8 静坐冥想:呼吸
    • 6.5.9 家庭练习预览
    • 6.5.10 结束冥想
  • 资料6.1 第2阶段后的一周练习
  • 资料6.2 初心教养
  • 资料6.3 正念练习的基本态度
  • 资料6.4 正念呼吸——静坐
  • 资料6.5 品味愉悦时刻的记录表
  • 资料6.6 第2周家庭练习记录表
  • 资料6.7 第2周的非正式练习和正念教养练习的记录

第7章 第3阶段:作为家长,与我们的身体重新建立联结

  • 7.1 情绪表现
  • 7.2 我们的身体以及与孩子的联结
  • 7.3 自悯
  • 7.4 第3阶段指南
    • 7.4.1 静坐冥想:呼吸和身体知觉
    • 7.4.2 上阶段家庭练习回顾:品味快乐时刻
    • 7.4.3 3分钟呼吸空间
    • 7.4.4 其他家庭练习概览
    • 7.4.5 休息
    • 7.4.6 瑜伽(躺式和坐式)
    • 7.4.7 在教养压力情境下观察自己的身体
    • 7.4.8 教养压力:仁慈地对待自己
    • 7.4.9 家庭练习预览
    • 7.4.10 结束冥想
  • 资料7.1 第3阶段后的一周练习
  • 资料7.2 教养压力情境下的身体观察
  • 资料7.3 作为家长,慈悲地对待自己
  • 资料7.4 静坐冥想:正念地观呼吸或者观身体
  • 资料7.5 3分钟呼吸空间
  • 资料7.6 正念瑜伽介绍
  • 资料7.7 躺式瑜伽动作
  • 资料7.8 压力时刻记录表
  • 资料7.9 第3周家庭练习记录表
  • 资料7.10 第3周的非正式练习和正念教养练习记录

第8章 第4阶段:对教养压力的回应与反应

  • 8.1 思维
  • 8.2 暂停
  • 8.3 第4阶段指南
    • 8.3.1 静坐冥想,增加声音和思维冥想
    • 8.3.2 公案阅读
    • 8.3.3 对压力教养事件的结对讨论
    • 8.3.4 抓取与回避行为
    • 8.3.5 战斗、逃跑、冻结与共舞模式的展示
    • 8.3.6 对下一阶段的家庭练习进行团队讨论
    • 8.3.7 3分钟呼吸空间
    • 8.3.8 休息
    • 8.3.9 意象练习:用呼吸空间来觉察和接纳压力以及门练习
    • 8.3.10 中间评价
    • 8.3.11 站式瑜伽
    • 8.3.12 家庭练习预览
  • 资料8.1 第4阶段后的家庭练习
  • 资料8.2 抓取
  • 资料8.3 留在当下,与教养压力同在
  • 资料8.4 家长的禅宗公案
  • 资料8.5 正念聆听和正念思维
  • 资料8.6 站式瑜伽的动作姿势
  • 资料8.7 教养压力记录表:呼吸空间
  • 资料8.8 第4周的家庭练习记录
  • 资料8.9 第4周的非正式练习和正念教养记录表

第9章 第5阶段:教养模式和图式

  • 9.1 我们的童年经历对教养的影响
  • 9.2 图式
  • 9.3 图式模式
  • 9.4 正念如何对图式模式有所帮助?
  • 9.5 第5阶段指南
    • 9.5.1 情绪静坐冥想
    • 9.5.2 上阶段家庭练习回顾
    • 9.5.3 反应式教养及图式模式
    • 9.5.4 3分钟呼吸空间
    • 9.5.5 休息
    • 9.5.6 室内行走冥想(行禅)
    • 9.5.7 拥抱你的情绪
    • 9.5.8 家庭练习预览
  • 资料9.1 第5阶段后的一周练习
  • 资料9.2 反应式教养和图式模式
  • 资料9.3 静坐,与情绪同在
  • 资料9.4 像拥抱婴儿一样,拥抱你的愤怒
  • 资料9.5 正念行走
  • 资料9.6 教养压力记录表:图式模式辨识
  • 资料9.7 第5周的家庭练习记录表…
  • 资料9.8 第5周的非正式练习和正念教养练习记录

第10章 第6阶段:冲突和养育

  • 10.1 第6阶段指南
    • 10.1.1 静坐冥想,无选择觉察
    • 10.1.2 上阶段家庭练习回顾
    • 10.1.3 家庭练习的团队讨论
    • 10.14 室外行走冥想(行禅)
    • 10.1.5 休息
    • 10.1.6 换位思考,修复
    • 10.1.7 家庭练习的预习
    • 10.1.8 阅读诗歌:《人生五章》
  • 资料10.1 第6阶段后的一周练习
  • 资料10.2 压力和换位思考
  • 资料10.3 破裂与修复
  • 资料10.4 家庭正念日……
  • 资料10.5 第6周的家庭练习记录表
  • 资料10.6 第6周的非正式练习及正念教养记录

第11章 第7阶段: 爱与界限——慈悲的培养与界限的设定

  • 1.1 正念:智慧与慈悲
  • 11.2 什么是慈悲?
  • 11.3 慈爱或慈心实践
  • 11.4 接纳与教养
  • 11.5 界限与界限设定
  • 11.6 觉察自己的界限
  • 11.7 辨识自己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的特质
  • 11.8 界限设置过程中对此时此地的觉知
  • 11.9 拥抱自己的体验,拥抱孩子的体验
  • 11.10 情绪与行为
  • 11.11 第7阶段指南
    • 11.11.1 慈爱冥想
    • 11.11.2 上阶段家庭练习回顾
    • 11.11.3 破裂与重建家庭练习的回顾
    • 11.11.4 正念日回顾
    • 11.11.5 我需要什么?
    • 11.11.6 休息
    • 11.11.7 界限
    • 11.11.8 角色扮演:界限
    • 11.11.9 家庭练习预览
    • 11.11.10 两只狼的故事
  • 资料11.1 第7阶段后的一周练习
  • 资料11.2 慈爱冥想:基本介绍
  • 资料11.3 慈爱冥想的变量
  • 资料11.4 爱的心态
  • 资料11.5 我需要什么?
  • 资料11.6 接纳与界限
  • 资料11.7 两只狼
  • 资料11.8 个人学习过程
  • 资料11.9 第7周的家庭练习记录表
  • 资料11.10 第7周的非正式练习及正念教养练习记录

第12章 第8阶段: 我们到达目的地了吗?——育儿的正念之路

  • 12.1 第8阶段指南
    • 12.1.1 身体扫描+提问交流
    • 12.1.2 上阶段家庭练习回顾
    • 12.1.3 感恩练习
    • 12.1.4 对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冥想
    • 12.1.5 未来8周的冥想计划
    • 12.1.6 休息和书籍分享
    • 12.1.7 用特定物体进行课程体验描述
    • 12.1.8 阅读每日正念教养的建议
    • 12.1.9 后续面谈的说明
    • 12.1.10 结束冥想
  • 资料12.1 每日正念教养练习的建议
  • 资料12.2 未来8周的个人冥想计划,下次会面前完成
  • 资料12.3 正念教养课程与个人变化的评估

第13章 后续阶段: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开始

  • 13.1 后续阶段指南
    • 13.1.1 静坐冥想
    • 13.1.2 结对分享上8周的体验
    • 13.1.3 团队分享上8周的体验
    • 13.1.4 家长的山脉冥想
    • 13.1.5 石头冥想
    • 13.1.6 愿望井
    • 13.1.7 个人评价
第14章 家长之声:正念教养课程之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