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者效应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实验者效应experimenter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或心理现象,其中实验者的期望、信念或无意识的暗示影响参与者在实验中的行为或反应。狭义的实验者效应即实验者期待效应

any influence a researcher may have on the results of their research, derived from either interaction with participants or unintentional errors of observation, measurement, analysis, or interpretation. In the former, the experimenter’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e.g., age, sex, gender, race), attitudes, and expectations directly affect the behavior of participants. In the latter, the experimenter’s procedural errors (often arising from their expectations about results) have no effect on participant responses but indirectly distort the research findings.
亦称“实验者期待效应”。实验者的无意影响引起被试行为上的变化的现象。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的语调、细微的面部表情、语言等方面的暗示可能引起被试的行为表现倾向于证明实验假设。控制实验者效应的方法有采用实验者和被试均不知道实验假设的双盲法、指导语和态度的规范化等。实验者效应不仅见于心理实验,还见于心理治疗甚至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的一些研究中。
社会心理效应。实验者在搜集实验资料、证明研究假设的过程中,因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动作、表情、语言等方面的暗示而造成的一种引起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实验者假设的效应。20世纪初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一匹名叫“汉斯”的马表演数学运算技能时发现。这匹“聪明”的汉斯马在表演时,能够用敲击前蹄的方法解答算术问题。德国心理学家冯格斯特相继研究后认为,汉斯虽能解答算术问题,但根本不具备思维能力。原因是表演时,它对主人和观看者的每一个不易觉察的细微动作、面部表情等十分敏感,当汉斯正要完成正确回答所要求的敲击数时,主人无意中会轻微点一下头,或面部表情开始放松,或语气开始缓和下来。经过长期的训练,马与主人之间便形成一种默契,而这种微妙的交流方式观看者一般是忽视的。后来,罗森塔尔用大量的人类被试和动物被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者效应的研究,证明了这种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是普遍存在的,如皮格马利翁效应等。可采用单盲法或双盲法实验加以消除。

因实验者的个人行为或特征而造成实验结果失实或歪曲的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可能发生在资料的处理上,如观察的错误,记录的错误,统计、解释的错误,甚或严重到伪造数据等。此外,实验者本身的性别、身份、态度、情绪、经验,也可能会造成受试者行为表现的偏差。见需要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