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魅力何来/附录:心理学术语释义
归属需要(need to belong)——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动机,这种关系可以提供持续的、积极的交流互动。
接近性(proximity)——地理上的接近。接近性(更加准确地说是“功能距离”)可以有效地预测喜欢。
曝光效应(mere-exposure effect)——在新鲜刺激重复呈现给评价者后,会更加受到评价者的喜欢和积极评价。
匹配现象(matching phenomenon)——男性和女性倾向于选择那些在外表和其他特征上与自己相匹配的人作为伴侣。
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physical-attractiveness stereotype)——一种错误的预先假设,认为外表有吸引力的人也拥有其他社会期望的特质:美的就是好的。
互补性(complementarity)——一种普遍流行的假设倾向,即关系中的两个人可以互相弥补对方的所缺。
讨好(ingratiation)——人们使用策略如奉承来获得他人的赞美。
吸引的回报理论(reward theory of attraction)——我们喜欢那些回报我们或与我们得到的回报有关的人。
激情之爱(passionate love)——强烈地渴望和对方在一起的一种状态。处于激情之爱中的恋人为彼此深深吸引,当获得对方的爱时便会欣喜若狂,当失去爱时就会郁郁寡欢。
情绪的两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 of emotion)——情绪是由生理唤醒及其标记决定的。
伴侣之爱(companionate love)——我们对那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交织的人所怀有的爱情。
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依恋,以亲密为特征。
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以轻视分离为特征的关系类型。
不安全型依恋(insecure attachment)——以焦虑、矛盾和占有为特征的依恋。
公平(equity)——人们从关系中获得的回报与其付出相称的状态。注意:公平的回报并不需要总是公平的。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一个人向他人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表露互惠效应(disclosure reciprocity)——一个人的自我表露会引发对话另一方的自我表露。
共情(empathy)——对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