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为的调控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行为的调控
行为的调控:行为主义心理学.png
副标题行为主义心理学
作者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装帧平装
页数583
定价66.00 元
系列外国心理学流派大系
ISBN9787532862337
中图法分类号B84-063
Pdf.svg
0.00
(0票)

行为的调控》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郭本禹、修巧燕。本书以时间为序,以代表人物的理论为线索,阐释了行为主义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本书以时间为序,以代表人物的理论为线索,阐释了行为主义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上册

总序

导言

  •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界定与分类
  •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与演变
  •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第一章 华生:行为主义的“旗手”

  • 第一节 早期行为主义的兴起
    • 一、社会背景
    • 二、哲学背景
    • 三、自然科学背景
    • 四、心理学背景
  • 第二节 华生传略
    • 一、行为主义者
    • 二、广告商人
  • 第三节 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 一、心理学的科学观
    • 二、心理学的对象论
    • 三、心理学的方法学
  • 第四节 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
    • 一、本能论
    • 二、动作流学说
    • 三、情绪论
    • 四、思维论
    • 五、人格论
  • 第五节 行为主义的实际应用
    • 一、行为治疗
    • 二、儿童教育
    • 三、商业广告
    • 四、性行为问题
    • 五、社会改良
  • 第六节 对华生行为主义的评价
    • 一、主要贡献
    • 二、主要局限
    • 三、主要影响

第二章 其他早期行为主义者(上)

  • 第一节 郭任远:中国的华生
    • 一、郭任远传略
    •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四、实验的发生心理学
    • 五、简要评价
  • 第二节 霍尔特:非正统的行为主义
    • 一、霍尔特传略
    • 二、心理观
    • 三、行为观
    • 四、学习观
    • 五、简要评价
  • 第三节 亨特:人类行为学
    • 一、亨特传略
    • 二、人类行为学基本原理
    • 三、人类行为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 四、简要评价

第三章 其他早期行为主义者(下)

  • 第一节 梅耶:生理行为主义
    • 一、梅耶传略
    • 二、梅耶对传统意识心理学的批判
    • 三、行为的生理基础
    • 四、学习及其相关问题
    • 五、简要评价
  • 第二节 魏斯:生物—社会行为主义
    • 一、魏斯传略
    • 二、对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评论
    • 三、生物—社会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地位
    • 五、简要评价
  • 第三节 拉施里:行为的大脑机能论
    • 一、拉施里传略
    • 二、学习与记忆的大脑机能研究
    • 三、行为的序列顺序研究
    • 四、遗传与智力的关系研究
    • 五、简要评价

第四章 古斯里:接近联结行为主义

  • 第一节 新行为主义的兴起
    • 一、社会背景
    • 二、哲学基础
    • 三、心理学内部发展的矛盾
  • 第二节 古斯里传略
    • 一、学术生平
    • 二、主要著作
  • 第三节 接近联结行为主义原理及其实验
    • 一、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 二、接近律与两条副律
    • 三、古斯里—霍顿实验
  • 第四节 对各种学习现象的解释
    • 一、练习与遗忘
    • 二、奖赏与惩罚
    • 三、动机与意图
    • 四、习惯的破除和改变
    • 五、迁移
  • 第五节 接近联结学习原理的应用
    • 一、一般原则
    • 二、在教育中的应用
    • 三、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 第六节 对接近联结行为主义的评价
    • 一、主要贡献
    • 二、主要缺陷

第五章 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

  • 第一节 托尔曼传略
    • 一、学术生平
    • 二、思想渊源
  • 第二节 目的行为主义体系
    •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三、中介变量说和行为公式
    • 四、强化观
    • 五、学习理论
    • 六、目的行为主义的理论总结
  • 第三节 目的行为主义的后期发展
    • 一、行为场
    • 二、对中介变量的修正
    • 三、学习的分类
  • 第四节 对托尔曼理论的评价
    • 一、主要贡献
    • 二、主要局限
    • 三、主要影响

第六章 赫尔:逻辑行为主义

  • 第一节 赫尔传略
    • 一、学术生平
    • 二、主要著作
    • 三、思想渊源
  • 第二节 心理学的对象论与方法论
    • 一、心理学的对象论
    • 二、心理学的方法论
  • 第三节 假设演绎行为主义体系
    • 一、假设演绎体系的基本逻辑
    • 二、假设演绎体系的基本公设
    • 三、派生的中介机制
    • 四、行为原理
  • 第四节 对逻辑行为主义的评价
    • 一、主要贡献
    • 二、主要局限


下册

第七章 坎特:交互作用行为主义

  • 第一节 坎特传略
    • 一、学术生涯
    • 二、主要著述
    • 三、思想渊源
  • 第二节 交互作用行为主义的假设系统
    • 一、原假设
    • 二、元假设
    • 三、具体假设
  • 第三节 交互作用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
    • 一、心理事件
    • 二、交互行为场
    • 三、交互作用史的发展阶段
  • 第四节 对交互作用行为主义的评价
    • 一、理论贡献
    • 二、理论局限
    • 三、历史影响

第八章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

  • 第一节 斯金纳传略
    • 一、学术生平
    • 二、主要著述
    • 三、思想来源
  • 第二节 操作行为主义体系
    • 一、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
    • 三、行为分析方法
    • 四、强化观
    • 五、言语行为
  • 第三节 操作行为原理的推广和应用
    • 一、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 二、心理治疗观
    • 三、行为控制与社会改造
  • 第四节 对操作行为主义的评价
    • 一、主要贡献
    • 二、主要局限
    • 三、主要影响

第九章 新行为主义的新发展

  • 第一节 新古斯里学派
    • 一、埃斯蒂斯:刺激抽样理论
    • 二、布什和莫斯特勒:学习的随机模型
    • 三、谢菲尔德对古斯里理论的发展
    • 四、沃克斯对古斯里理论的系统化
  • 第二节 新托尔曼学派
    • 一、塞利格曼:选择准备原理与习得性无助学说
    • 二、加西亚:刺激适合性原则
    • 三、博尔斯:物种特定性防御反应研究
    • 四、宾德拉:中枢动机状态的研究
  • 第三节 新赫尔学派
    • 一、斯彭斯:学习的行为理论
    • 二、阿姆泽尔:无奖赏的挫折理论
    • 三、米勒和多拉德:驱力—线索—反应—强化学习理论
    • 四、莫勒:学习的二因素理论
  • 第四节 坎特的传人
    • 一、普龙科对坎特学说的宣传
    • 二、史密斯对坎特学说的推广
  • 第五节 斯金纳的学生
    • 一、雷诺兹:行为对比效应研究
    • 二、特勒斯:无错误辨别学习研究
    • 三、普雷马克:强化的优势和可逆性理论

第十章 班杜拉: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 第一节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兴起
    • 一、传统行为主义的危机与衰落
    • 二、早期社会学习理论的传承与影响
    • 三、认知革命的兴起与影响
  • 第二节 班杜拉传略
    • 一、早年生活与求学之路
    • 二、学术生涯与学术贡献
    • 三、婚姻与家庭生活
  • 第三节 社会学习理论
    • 一、观察学习的特点及其类型
    • 二、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
  • 第四节 社会认知理论
    • 一、人性的三元交互决定论
    • 二、人的能动性或意向性能力
  • 第五节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 一、自我效能的概念和性质
    • 二、自我效能的结构与测量
    • 三、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
    • 四、自我效能的主体作用机制
  • 第六节 对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的评价
    • 一、主要贡献
    • 二、主要局限

第十一章 罗特和米契尔的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 第一节 罗特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
    • 一、罗特传略
    • 二、社会行为学习理论的提出
    • 三、人格的基本假设
    • 四、人格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 五、社会行为学习理论的应用
    • 六、简要评价
  • 第二节 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 一、米契尔传略
    • 二、关于满足延宕的研究
    • 三、认知社会学习的个体变量
    • 四、认知原型方法
    • 五、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 六、简要评价

第十二章 斯塔茨:心理行为主义

  • 第一节 斯塔茨传略
    • 一、学术生平
    • 二、主要著作
    • 三、思想来源
  • 第二节 心理学的整合观:心理行为主义
    • 一、心理学分裂或不统一原因的分析
    • 二、整合的哲学:统一的实证主义
    • 三、心理学整合观的演变
  • 第三节 心理行为主义:多水平的理论与方法
    • 一、生物学水平
    • 二、动物学习水平
    • 三、人类学习水平
    • 四、社会交互作用水平
    • 五、儿童发展水平
    • 六、人格水平
    • 七、心理测量水平
    • 八、变态心理学水平
    • 九、行为治疗水平
  • 第四节 对心理行为主义的评价
    • 一、主要贡献
    • 二、主要局限

结语

  •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历史地位
  •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整合
  •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