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社会认知:洞悉人心的科学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洞悉人心的科学.jpg
副标题洞悉人心的科学
原作名Social Cognition: Making Sense of People
作者
译者周治金 / 朱新秤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品方新曲线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
装帧精装
页数456
定价88.00 元
系列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十周年纪念版)
ISBN9787115298225
中图法分类号C912.6
Ebook.svg   Pdf.svg
0.00
(0票)

社会认知》是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加】齐瓦·孔达(Ziva Kunda)。本书全面深入地总结了决策、推理、思维、记忆、刻板印象等社会认知的重要主题。

我们如何洞悉自己和他人的内心?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对于他们以及当时的情境了解多少?我们又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理解、预测和记忆他们的行为的?我们的社会判断是完全由我们的社会知识决定的,还是也会受到感受和欲望的影响?

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认知革命中兴起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我们如何理解自我、他人与社会。在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里,齐瓦·孔达深入而广泛地回顾了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和理论,不仅前瞻性地系统介绍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启发法理论,而且开创性地总结了以往社会认知研究中容易忽视的暖认知。

本书条理清晰,富于思辨,论述严谨,引人启发,不仅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读书,也可供该领域的研究者及感兴趣者参考阅读。

齐瓦·孔达(Ziva Kunda, 1955-2004),社会心理学家,从事动机化推理和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她从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于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贝特,后担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心理学教授。2004年不幸因癌症英年早逝。她为社会认知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1990年发表了社会心理学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论文《动机化推理的案例》,并于2006年被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会授予首届“科学影响力”奖暨终身成就奖。

译丛新序

译丛序

译者序

第1章 绪论

  • 背景
  • 概览
  • 概要
    • 基本过程
    • 基本主题
  • 文化


第一编 基本过程

第2章 概念:社会知识的表征

  • 什么是概念
  • 概念的功能
    • 分类
    • 推知概念的其他属性
    • 引导注意和解释
    • 交流
    • 推理
  • 激活概念
    • 刺激特征
    • 突出性
    • 启动
    • 长期通达性
    • 目标
  • 概念的结构
    • 概念的经典观点
    • 对经典观点的评价
    • 概率观点
    • 支持概率观点的证据
    • 对概率观点的评价
    • 基于理论的概念观
    • 基于理论概念观的支持证据
    • 对基于理论概念观的评价
  • 概念间的组织
    • 基础水平范畴
  • 表征的模型
    • 联想网络模型
    • 并行-限制-满意模型
  • 总结

第3章 启发法:基于经验和直觉的推理法则

  • 概率推理的历史
  • 代表性启发法
    • 忽略结果的先验概率(基础比率)
    • 忽视样本大小
    • 对机率的误解
    • 未能理解回归
    • 合取谬误
  • 统计启发法
    • 相关领域的知识
    • 背景线索
    • 统计教育
  • 易得性启发法
    • 忽视可得样本中的偏差
    • 忽视信息通达时的偏差
  • 锚定与调整
    • 锚定与社会性判断
  • 我们可以克服由易得性启发法和锚定带来的偏差吗
    • 仔细思考和使用启发法
  • 总结

第4章 假设检验、共变关系检测和反事实思维

  • 假设检验
    • 证实策略
    • 验证关于他人的假设
    • 验证关于自己的假设
    • 选择与否决
    • 预言的原因分析
  • 共变关系的检测
    • 利用2×2 表格评估共变关系
    • 虚假相关
    • 通过虚假相关所形成的刻板印象
    • 没有检测到实际上存在的相关
    • 共变关系检测的准确性
  • 基于解释的判断
    • 陪审团判决的故事模型
    • 解释的连贯性
  • 反事实思维
    • 事件常态
    • “反事实想法”的作用
  • 总结

第5章 记忆:重构过去

  • 事件编码时的认知状态
    • 期望和解释
    • 期望和注意
    • 目标
    • 事件的意义
  • 提取事件时的认知状态
    • 期望与信息的提取
    • 稳定和变化理论
    • 后视偏见
    • 目标
    • 情绪
  • 来源记忆
    • 区分现实和想象
    • 外部信息源监控
  • 总结

第6章 暖认知:动机和情感对判断的影响

  • 动机
    • 偏差的动机与认知解释
    • 结果依赖
    • 唤醒的关键性作用
    • 自我肯定
    • 动机性推理的机制
    • 重新探讨动机与认知的争论
    • 标准的考虑
    • 审慎心态和工具心态
  • 情感
    • 情绪一致的判断
    • 情绪作为认知策略的一个决定因素
  • 总结

第7章 自动化加工:缺乏意识、目的、控制或努力的判断和行为

  • 自动化加工与控制性加工
  • 缺乏意识
    • 内省的失败
    • 内隐记忆
    • 有意识加工与无意识加工的竞争
    • 阈下知觉
    • 自动化反应中的个体差异
  • 效率
    • 稀缺的时间
    • 稀缺的资源
  • 形成自动化反应
  • 总结


第二编 基本主题

第8章 刻板印象

  • 什么是刻板印象
  • 观察者的角度
    • 刻板印象的激活
    • 刻板印象可以自动激活
    • 刻板印象自动激活的个体差异
    • 刻板印象激活需占用资源
    • 刻板印象的激活可以受到抑制
    • 被抑制的刻板印象可能反弹
  • 刻板印象的应用
    • 刻板印象给个人信息涂上色彩
    • 在个人信息呈现过程中运用刻板印象
  • 目标人物的角度
    • 归因的不确定性
    • 刻板印象威胁
  • 刻板印象的维持和改变
    • 接触假设
    • 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非典型性个体
  • 总结

第9章 有关他人态度、行为和人格的知识

  • 有关特性在人群中的普遍性和分布情况的知识
    • 虚假共识
    • 人众无知
    • 虚假共识与人众无知
    • 社会分布的知识
  • 关于特质一致性的知识
    • 特质的实际一致性
    • 对特质一致性的看法
    • 重新定义特质
  • 总结

第10章 自我

  • 自我知识的维度
    • 自我图式
    • 工作自我概念
    • 自尊
  • 自我知识的组织
    • 自我的复杂性
    • 自我指导
  • 我们寻求哪些自我知识
    • 自我提升
    • 自我验证
  • 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 运用自我去评判他人
    • 运用他人评判自我
  • 自我调节
    • 自我调节是适应性的
    • 自我调节需要精力
  • 总结


第三编 跨文化的视角

第11章 文化

  • 东西方差异
    • 独立自我和关系自我
    • 自我认识的组成和内涵
    • 内在特质归因和情境性归因
    • 选择和失调
    • 自我提升和自我批评
  • 美国的南北差异
    • 名誉文化
  • 社会认知的应用
  • 总结
参考文献

其他版本或同名书籍

社会认知
邵志芳、高旭辰
本书共12章,从绪论、社会认知的内隐性、面孔识别、情绪认知、态度、刻板印象、隐喻、社会图式、社会因果认知、自我认知、群体过程中的社会认知、社会认可等方面完整地阐……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