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犯罪心理学(第9版)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第9版).jpg
作者
  • [美] 考特·R.巴特尔
  • [美] 安妮·M.巴特尔
译者王毅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装帧平装
页数525
定价98.00 元
系列心理学核心课程教材系列
ISBN9787208147577
中图法分类号D917.2
Pdf.svg
0.00
(0票)

犯罪心理学(第9版)》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考特·R.巴特尔(Curt R.Bartol)、【美】安妮·M.巴特尔(Anne M.Bartol)。本书是对犯罪行为的心理学研究,从犯罪行为的原理、犯罪行为的根源、犯罪行为的生理因素、犯罪行为的学习、暴力犯罪、犯罪行为矫治等方面进行论述。

考特·R.巴特尔、安妮·M.巴特尔著的《犯罪心理学》是一本从社会心理角度研究犯罪的教科书。更具体地说,是将犯罪者视为出自社会心理环境中的多重系统并持续受其影响,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研究的一部专著。我们相信,研究“犯罪问题”,有意义的理论、严谨的研究、相关知识的很好应用,这些都需要对影响一个人人生道路的众多层面有透彻的理解——从这个人到他的家庭,他周围的人,他读书的那些学校,他的邻居,他所在的社区,所处的文化,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

考特·R.巴特尔(Curt R.Bartol)曾在大学从教30余年,教授过生物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司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心理学与法律等课程。他曾于美国卡斯尔顿州立大学创办司法心理学研究生项目并担任研究生院院长。作为注册临床心理学家,他在地方、市级、州级和联邦执法机关担任警方顾问已超过25年。他的著作包括《司法心理学》(Forensic Psychology)、《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反社会行为:一种发展的观点》(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Antisocial Behavior: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犯罪和犯罪心理画像》(Criminal and Behavioral Profiling)及《心理学与法律》(PsychologyandLaw)等。

序言

第1章 犯罪行为导论

  • 关于犯罪的理论
  • 关于人性的理论思考
  • 不同角度的犯罪学透视
  • 社会学角度的犯罪学
  • 心理学角度的犯罪学
  • 精神病学角度的犯罪学
  • 精神分析的传统
  • 犯罪的定义与测量
  • 统一犯罪报告系统
  • 统一犯罪报告的问题
  • 全国犯罪案件报告系统
  • 仇恨犯罪
  • 自陈报告研究
  • 药物滥用自陈报告调查
  • 受害调查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要点重述:界定犯罪与违法
  • 关键概念
  • 本章复习题

第2章 犯罪行为的起源:发展的风险因素

  • 社会风险因素
  • 贫困
  • 同伴排拒和与反社会同伴交友
  • 学龄前经历
  • 放学后的照料
  • 学业失败
  • 父母和家庭风险因素
  • 单亲家庭
  •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实践
  • 父母教养风格的4种类型
  • 父母监管
  • 兄弟姊妹的影响
  • 父母的精神问题
  • 缺乏依恋
  • 心理学上的风险因素
  • 缺乏同情
  • 认知和语言上的缺陷
  • 智力与违法犯罪
  • 多动症(ADHD
  • 多动症与犯罪行为
  • 品行障碍
  • 总结与结论
  • 关键概念
  • 本章复习题

第3章 犯罪行为的起源:生物学因素

  • 遗传与反社会行为
  • 孪生子研究
  • 孪生子研究与犯罪行为:近期研究
  • 收养研究
  • 精神生理性因素
  • 性情
  • 界定性情的三件事
  • 环境风险因素
  • 生产并发症
  • 尼古丁、酒和药物影响
  • 脑发育
  • 神经心理学因素
  • 荷尔蒙和神经递质
  • 遗传与XYY染色体
  • 癫痫与暴力
  • 艾森克的人格与犯罪理论
  • 艾森克理论的测量
  • 外倾性
  • 外倾性—内倾性的生理基础
  • 神经质
  • 神经质—稳定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 精神质
  • 犯罪与条件作用
  • 艾森克理论的根据
  • 总结与结论
  • 关键概念
  • 本章复习题

第4章 犯罪行为的起源:学习和情境困境

  • 行为主义
  • 斯金纳的行为理论
  • 社会学习
  • 期望理论
  • 社会学习的模仿方面
  • 差别联系—强化理论
  • 挫折引发的犯罪
  • 社会化的犯罪者和个人型犯罪者
  • 挫折引发的骚乱
  • 挫折与犯罪
  • 情境煽动者与犯罪行为的调整者
  • 权威作为犯罪行为的煽动者
  • 去个体化
  • 斯坦福监狱实验
  • 道德分离
  • 去个体化与群体暴力
  • 总结与结论
  • 关键概念
  • 本章复习题

第5章 人的攻击与暴力

  • 界定攻击
  • 敌意和工具性攻击
  • 受害者的解释
  • 关于攻击的理论思路
  • 精神分析/精神动力的观点
  • 动物行为学的观点
  • 挫折—攻击假设
  • 认知—新联想模式
  • 激发迁移理论
  • 攻击置换理论
  • 攻击性驾驶与路怒
  • 攻击与暴力中的社会学习因素
  • 榜样作用
  • 榜样类型
  • 观察榜样作用
  • 攻击的认知模式
  • 认知脚本模式
  • 敌意归因偏见
  • 攻击行为:简单和易用
  • 外显的攻击行为和隐蔽的攻击行为
  • 攻击的反应和主动形式
  • 攻击上的性别差异
  • 媒体上的暴力的效应
  • 传染效应
  • 总结与结论
  • 关键概念
  • 本章复习题

第6章 青少年违法犯罪

  •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律界定
  • 儿童违法犯罪者
  •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界定
  •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学界定
  •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性质和程度
  • 身份违法
  • 严重违法犯罪
  • 青少年违法犯罪上的性别差异
  • 身份违法的一点深入探讨
  •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展理论
  • 莫菲特的发展理论
  • 强制发展理论
  • 其他发展理论
  •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阻止、干预和矫正
  • 矫正和修复策略
  • 成功项目的特点
  • 它们在早期开始
  • 它们遵循发展原理
  • 它们关注多重背景和系统
  • 它们承认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
  • 它们首先关注家庭
  • 阻止和干预项目的分类
  • 基本预防
  • 恢复力的强化和发展
  • 选择预防
  • “快轨实验”
  • 矫正途径
  • 传统的收容矫正
  • 非传统的收容矫正
  • 社区矫正:对严重违法犯罪者的多系统疗法(MST)
  • 总结与结论
  • 关键概念
  • 本章复习题

第7章 犯罪型精神变态者

  • 什么是精神变态?
  • 精神变态者的一个例证
  • 行为描述
  • 迷人和能说会道
  • 心理测试上的不同
  • 精神变态者与精神病患者
  • 精神变态者会自杀吗?
  • 其他主要特征
  • 犯罪型精神变态者
  • 犯罪型精神变态者的比例
  • 犯罪型精神变态者的犯罪模式
  • 精神变态者的心理测量
  • 精神变态者的核心因子
  • 再犯
  • 女性精神变态者
  • 种族/民族上的差异
  • 青少年精神变态
  • 青少年精神变态能否辨识?
  • 伦理上的考虑
  • 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精神变态特征
  • 青少年精神变态的测量
  • 生物学因素与精神变态
  • 遗传因素
  • 神经生理学与精神变态者
  • 基本的神经生理学概念和术语
  • 中枢神经系统的差异
  • 大脑半球不对称与缺陷
  • 额叶神经心理学研究
  • 杏仁核功能障碍
  • 刺激寻求

第8章 犯罪与精神障碍

第9章 杀人、伤害和家庭暴力

第10章 多重杀人、学校暴力和工作场所暴力

第11章 恐怖主义的心理研究

第12章 性侵犯

第13章 对儿童和青年的性侵犯及其他性侵犯

第14章 侵财和治安犯罪

第15章 暴力经济犯罪和恐吓犯罪

第16章 药物滥用、酗酒与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