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心理学入门(原书第2版)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心理学入门
心理学入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原书第2版).jpg
副标题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
原作名Psychology: An Exploration
作者
译者张智勇 / 施惟希 / 于思琦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品方华章心理
出版日期2016年4月
装帧平装
页数376
定价80.00 元
系列美国名校学生最喜爱的心理学教材
ISBN9787111531753
中图法分类号B84
Pdf.svg
0.00
(0票)

心理学入门》是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桑德拉·切卡莱丽(Saundra K.Ciccarelli)、[美]诺兰·怀特(J. Noland White)。本书是一本兼具科学性与通俗生特色的书,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本书全面介绍了心理学知识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向读者展示了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理论和规律,以及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和重要原则。通过学习,可以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从全新视角认识自己、调整自我,有助于分析和解决自我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价值。

序言 行为中的心理学
  • 0.1 学习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办法
  • 0.2 阅读教材:教材不是汉堡
  • 0.3 如何记笔记:打印PPT可不算是记笔记
  • 0.4 复习备考:填鸭式学习不是好选择
  • 0.5 写论文:计划到位才能完美无缺
  • 本章小结

第1章 科学的心理学

  • 1.1 什么是心理学
    • 1.1.1 心理学领域
    • 1.1.2 心理学的目标
  • 1.2 过去的心理学:心理学的历史
    • 1.2.1 开始:冯特、内省和实验室
    • 1.2.2 铁钦纳和美国的结构心理学
    • 1.2.3 威廉·詹姆斯和机能主义
    • 1.2.4 格式塔心理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1.2.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1.2.6 巴甫洛夫、华生和行为主义的开端
  • 1.3 心理学现状:现代视角
    • 1.3.1 心理动力学学派
    • 1.3.2 行为主义学派
    • 1.3.3 人本主义学派
    • 1.3.4 认知学派
    • 1.3.5 社会文化学派
    • 1.3.6 生物心理学学派
    • 1.3.7 进化心理学视角
  • 1.4 心理学职业与专业领域
    • 专业领域
  • 1.5 心理学:科学方法
    • 1.5.1 为何心理学家用科学方法
    • 1.5.2 描述方法
    • 1.5.3 寻找相关关系
  • 1.6 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 对人进行实验研究的指南
  • 本章小结

第2章 生物学观点

  • 2.1 神经系统概述
  • 2.2 神经元和神经:构建网络
    • 2.2.1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系统的基本构件
    • 2.2.2 神经元内的信息生成:神经冲动
    • 2.2.3 将信息发送给其他细胞:突触
    • 2.2.4 神经递质:网络的使者
    • 2.2.5 清理突触:再摄取和酶
  • 2.3 中枢神经系统:“中央处理单元” 44
    • 2.3.1 大脑
    • 2.3.2 脊髓
  • 2.4 外周神经系统:边缘上的神经
    • 2.4.1 躯体神经系统
    • 2.4.2 自主神经系统
  • 2.5 遥远的连接:内分泌腺
    • 2.5.1 垂体:激素世界的大师
    • 2.5.2 松果体
    • 2.5.3 甲状腺
    • 2.5.4 胰腺
    • 2.5.5 性腺
    • 2.5.6 肾上腺
  • 2.6 探索生命大脑的内部
    • 2.6.1 损伤研究
    • 2.6.2 大脑刺激
    • 2.6.3 映射结构
    • 2.6.4 映射函数
  • 2.7 从下往上:大脑的结构
    • 2.7.1 后脑
    • 2.7.2 皮层下结构
    • 2.7.3 皮质联合区
    • 2.7.4 大脑半球:你用右脑思考吗
  • 本章小结

第3章 感知觉

  • 3.1 感觉概述
    • 3.1.1 什么是感觉
    • 3.1.2 感觉阈限
    • 3.1.3 习惯化和感觉适应
  • 3.2 视觉的科学
    • 3.2.1 光的感知特性:捕捉光波
    • 3.2.2 人眼的结构
    • 3.2.3 眼睛能看到物体的原理
    • 3.2.4 颜色知觉
  • 3.3 听觉:现在你能听见我说话吗
    • 3.3.1 声音知觉:优质的振动
    • 3.3.2 人耳的结构:遵循共鸣
    • 3.3.3 听觉障碍的类型
  • 3.4 化学感觉:它尝起来不错并且闻上去更好
    • 3.4.1 味觉:我们如何品味世界
    • 3.4.2 香味感觉:嗅觉
  • 3.5 躯体感觉:身体知道什么
    • 3.5.1 触觉、压觉和温度觉
    • 3.5.2 痛觉:门控理论
    • 3.5.3 动觉
    • 3.5.4 前庭觉
  • 3.6 知觉概述
    • 3.6.1 恒常性:大小、形状和亮度
    • 3.6.2 格式塔原则
    • 3.6.3 深度知觉
    • 3.6.4 错觉
    • 3.6.5 影响知觉的其他因素
  • 本章小结

第4章 学习

  • 4.1 学习的定义
  • 4.2 它会使你流口水:经典条件反射
    • 4.2.1 巴甫洛夫与分泌唾液的狗
    • 4.2.2 经典条件作用的要素
    • 4.2.3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 4.2.4 条件化情绪反射:老鼠
    • 4.2.5 人类身上的其他条件反射
    • 4.2.6 为什么会有经典条件作用
  • 4.3 对我意味着什么:操作性条件作用
    • 4.3.1 沮丧的猫:桑代克的迷宫箱和效果率
    • 4.3.2 斯金纳:行为学家中的行为学家
    • 4.3.3 强化的概念
    • 4.3.4 正强化和负强化
    • 4.3.5 强化程序:为什么角子老虎机的诱惑力这么大
    • 4.3.6 可变比率强化程序
    • 4.3.7 惩罚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作用
    • 4.3.8 两种惩罚
    • 4.3.9 惩罚的问题
    • 4.3.10 刺激控制:减速,有警察
    • 4.3.11 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其他概念
    • 4.3.12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应用:行为矫正
  • 4.4 认知学习理论
    • 4.4.1 托尔曼的老鼠迷宫:潜伏学习
    • 4.4.2 苛勒和聪明的猩猩:顿悟学习
    • 4.4.3 塞利格曼和沮丧的狗:习得性无助
  • 4.5 观察学习
    • 4.5.1 班杜拉和波波娃娃
    • 4.5.2 观察学习的四个要素
  • 本章小结

第5章 记忆

  • 5.1 记忆的三个过程
    • 5.1.1 识记它:编码
    • 5.1.2 保持它:存储
    • 5.1.3 回忆它:提取
  • 5.2 记忆模型
  • 5.3 信息加工模型:记忆的三个阶段
    • 5.3.1 感觉记忆:人为什么会恍然大悟
    • 5.3.2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 5.3.3 长时记忆
    • 5.3.4 长时记忆的分类
  • 5.4 记忆提取:长时记忆的提取
    • 5.4.1 提取线索
    • 5.4.2 回忆:嗯……让我想想
    • 5.4.3 再认:你好,我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你
    • 5.4.4 自动编码:闪光灯记忆
  • 5.5 长时记忆提取的重构特性:记忆有多可靠
    • 5.5.1 记忆的建构过程
    • 5.5.2 记忆提取障碍
    • 5.5.3 记忆提取的可信度
  • 5.6 我们刚刚说了些什么?——遗忘
    • 5.6.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5.6.2 编码失败
    • 5.6.3 记忆痕迹消退理论
    • 5.6.4 干扰理论
  • 5.7 记忆的神经科学
    • 5.7.1 记忆形成过程中的神经活动和神经结构改变
    • 5.7.2 海马和记忆
    • 5.7.3 记忆失败:器质性遗忘症
  • 本章小结

第6章 意识和认知

  • 6.1 什么是意识
    • 6.1.1 意识的定义
    • 6.1.2 异常的意识状态
  • 6.2 异常状态:睡眠
    • 6.2.1 生物学上的睡眠
    • 6.2.2 睡眠的阶段
    • 6.2.3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发生了什么
    • 6.2.4 睡眠障碍
  • 6.3 人们是怎么思考的
    • 6.3.1 心理表象
    • 6.3.2 概念
    • 6.3.3 问题解决和决策
    • 6.3.4 问题解决中的问题
    • 6.3.5 创造力
  • 6.4 语言
    • 6.4.1 语言分析的水平
    • 6.4.2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 本章小结

第7章 毕生发展

  • 7.1 研究人类发展中的问题
    • 7.1.1 研究设计
    • 7.1.2 天性与教养
  • 7.2 发展的基本构成模块
    • 基因与染色体问题
  • 7.3 孕期发展
    • 7.3.1 受精、受精卵和孪生
    • 7.3.2 胚种期
    • 7.3.3 胚胎期
    • 7.3.4 胎儿期:宝宝快成长
  • 7.4 婴儿期及儿童期发展
    • 7.4.1 身体发育
    • 7.4.2 宝宝,你能看见我吗?宝宝,你能听见我说话吗?——感觉发展
    • 7.4.3 认知发展
    • 7.4.4 自闭症谱系障碍
    • 7.4.5 心理发展
  • 7.5 性别发展
    • 7.5.1 性别角色
    • 7.5.2 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
  • 7.6 青少年期
    • 7.6.1 身体发育
    • 7.6.2 认知发展
    • 7.6.3 心理社会发展
  • 7.7 成年期
    • 7.7.1 生理发展:用进废退
    • 7.7.2 认知发展
    • 7.7.3 心理社会发展
    • 7.7.4 身体与心理衰老的理论
    • 7.7.5 死亡与衰老的阶段
  • 本章小结

第8章 动机和情绪

  • 8.1 动机的理解方法
    • 8.1.1 本能说
    • 8.1.2 驱力降低理论
    • 8.1.3 人格和成就需求:卡罗尔·德韦克的自我理论
    • 8.1.4 唤醒理论
    • 8.1.5 诱因理论
    • 8.1.6 人本主义流派: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8.1.7 自我决定理论
  • 8.2 精神类药物和成瘾
    • 8.2.1 生理依赖
    • 8.2.2 心理依赖
  • 8.3 性动机
    • 性取向
  • 8.4 情绪
    • 情绪的三要素
  • 本章小结

第9章 压力和健康

  • 9.1 压力和压力源
    • 9.1.1 压力的定义
    • 9.1.2 什么是压力源
    • 9.1.3 环境压力:生活的起起伏伏
    • 9.1.4 心理压力源:压力和心智
  • 9.2 心理因素:压力和健康
    • 9.2.1 一般适应综合征
    • 9.2.2 免疫系统和压力
    • 9.2.3 认知和人格对压力的影响
    • 9.2.4 压力中的人格因素
    • 9.2.5 压力中的社会因素:需要他人的人
  • 9.3 压力、饥饿和饮食
    • 9.3.1 生理饥饿
    • 9.3.2 饥饿的社会成分
    • 9.3.3 适应不良的饮食问题
  • 9.4 压力和性障碍
  • 9.5 压力应对
    • 9.5.1 问题取向应对
    • 9.5.2 情绪取向应对
    • 9.5.3 将冥想作为一种应对机制
    • 9.5.4 文化如何影响应对
    • 9.5.5 宗教如何影响应对
  • 本章小结

第10章 社会心理学

  • 10.1 社会影响:从众、顺从与服从
    • 10.1.1 从众
    • 10.1.2 顺从
    • 10.1.3 服从
  • 10.2 社会认知:态度、印象形成与归因
    • 10.2.1 态度
    • 10.2.2 态度的ABC模型
    • 10.2.3 态度的形成
    • 10.2.4 态度的改变:说服的艺术
    • 10.2.5 认知失调:当态度和行为发生冲突时
    • 10.2.6 印象形成及其属性
    • 10.2.7 社会分类
    • 10.2.8 内隐人格理论
    • 10.2.9 归因
    • 10.2.10 基本归因错误
  • 10.3 社会互动:偏见、爱与攻击
    • 10.3.1 偏见和歧视
    • 10.3.2 偏见和歧视的类型
    • 10.3.3 人们如何习得偏见
    • 10.3.4 克服偏见
  • 10.4 喜欢和爱:人际吸引
    • 10.4.1 吸引力法则
    • 10.4.2 对立产生吸引
    • 10.4.3 爱情是一个三角形: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
  • 10.5 攻击与亲社会行为
    • 10.5.1 攻击和生物学
    • 10.5.2 社会角色的力量
    • 10.5.3 传媒中的暴力和攻击
    • 10.5.4 亲社会行为
    • 10.5.5 为什么有的人不提供帮助
  • 本章小结

第11章 人格与智力理论

  • 11.1 人格与智力理论
  • 11.2 男人与沙发椅:弗洛伊德和他的心理动力学
    • 11.2.1 弗洛伊德的文化背景
    • 11.2.2 无意识
    • 11.2.3 人格的组成部分
    • 11.2.4 超我:道德卫士
    • 11.2.5 人格的发展阶段
    • 11.2.6 新弗洛伊德主义者
    • 11.2.7 当代视角的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流派
  • 11.3 行为主义和社会认知学派的人格理论
    • 11.3.1 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
    • 11.3.2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期望
    • 11.3.3 当代视角下的行为主义和社会认知角度
  • 11.4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人格
    • 11.4.1 卡尔·罗杰斯和自我概念
    • 11.4.2 当代视角下的人本主义流派
  • 11.5 特质理论:你是谁
    • 11.5.1 奥尔波特
    • 11.5.2 卡特尔和16PF
    • 11.5.3 大五理论:人格海洋或者人格的五因素模型
    • 11.5.4 当代视角下的特质流派
  • 11.6 人格测评
    • 11.6.1 访谈
    • 11.6.2 访谈的问题
    • 11.6.3 投射测验
    • 11.6.4 行为测评
    • 11.6.5 人格问卷
  • 11.7 智力
    • 11.7.1 定义
    • 11.7.2 智力理论
    • 11.7.3 智力测量
    • 11.7.4 智力测验的个体差异:智力障碍和智力超能
  • 11.8 人格与智力的生物属性:行为遗传学
    • 双生子研究
  • 本章小结

第12章 心理障碍

  • 12.1 什么是变态
    • 12.1.1 心理疾病的历史概述
    • 12.1.2 什么是变态
    • 12.1.3 变态的操作性定义
  • 12.2 变态的模型
    • 12.2.1 生物学模型:心理疾病的医学原因
    • 12.2.2 心理学模型
    • 12.2.3 生物心理模型:上述所有观点的综合
  • 12.3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 312
    • 12.3.1 DSM-IV-TR的分类
    • 12.3.2 心理疾病的发病率
    • 12.3.3 关于疾病标签的赞成和反对意见
  • 12.4 焦虑障碍:我们担忧的是什么
    • 12.4.1 惊恐发作:当害怕失控
    • 12.4.2 惊恐障碍
    • 12.4.3 强迫症
    • 12.4.4 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 12.4.5 广泛性焦虑障碍
    • 12.4.6 焦虑障碍的成因
  • 12.5 心境障碍:情绪的影响
    • 12.5.1 抑郁症
    • 12.5.2 双相情感障碍
    • 12.5.3 心境障碍的成因
  • 12.6 进食障碍
    • 12.6.1 神经性厌食症
    • 12.6.2 贪食症
  • 12.7 精神分裂症:扭曲的现实
    • 12.7.1 症状
    • 12.7.2 精神分裂症的类别
    • 12.7.3 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 12.8 人格障碍
    • 12.8.1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12.8.2 边缘型人格障碍
    • 12.8.3 人格障碍的成因
  • 本章小结

第13章 心理治疗

  • 13.1 两种治疗方法
    • 13.1.1 心理治疗
    • 13.1.2 生物医学治疗
  • 13.2 早期:冰水浴和电休克
    • 13.2.1 精神疾病的早期治疗
    • 13.2.2 皮奈尔的改革
  • 13.3 心理治疗初期
    • 13.3.1 精神分析学派
    • 13.3.2 释梦
    • 13.3.3 自由联想
    • 13.3.4 对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治疗的评价
    • 13.3.5 人际关系心理治疗
  • 13.4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人都会犯错
    • 13.4.1 让我更了解你: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治疗
    • 13.4.2 完型治疗
    • 13.4.3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评价
  • 13.5 行为治疗:学习个体行为更为得体的方式
    • 13.5.1 基于经典条件作用的心理疗法
    • 13.5.2 基于操作条件作用的心理疗法
    • 13.5.3 行为治疗的评价
  • 13.6 认知疗法:思考就是信念
    • 13.6.1 贝克的认知疗法
    • 13.6.2 艾利斯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 13.6.3 认知疗法和对认知行为治疗的评价
  • 13.7 团体治疗:不仅仅适合害羞的人
    • 13.7.1 团体治疗的种类
    • 13.7.2 团体治疗的优点
    • 13.7.3 团体治疗的缺点
  • 13.8 心理治疗真的有效吗
    • 13.8.1 疗效研究
    • 13.8.2 有效治疗的特征
    • 13.8.3 心理治疗中的文化、民族和性别问题
    • 13.8.4 网络治疗:计算机时代的心理治疗
  • 13.9 生物医学治疗
    • 13.9.1 精神药理学
    • 13.9.2 电休克治疗
    • 13.9.3 精神外科手术
  • 本章小结

附录 应用心理学与心理学职业生涯

  • A.1 什么是应用心理学
  • A.2 心理学作为一种职业
  • A.3 课堂之外的心理学
  • A.4 心理学与工作
  •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