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原书第4版)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第4版)
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原书第4版).jpg
原作名Engineering Psychology & Human Performance, 4th Edition
作者
  • 克里斯托弗 D.威肯斯
  • 贾斯廷 G.霍兰兹
  • 西蒙·班伯里
  • 雷杰·帕拉休拉曼
译者张侃 / 孙向红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品方华章心理
出版日期2014年8月
装帧平装
页数380
定价85.00 元
系列美国名校学生最喜爱的心理学教材
ISBN9787111471981
中图法分类号TB18
Pdf.svg
0.00
(0票)

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是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克里斯托弗 D.威肯斯(Christopher D. Wickens)、[美]贾斯廷 G.霍兰兹(Justin G. Hollands)、[美]西蒙·班伯里(Simon Banbury)、[美]雷杰·帕拉休拉曼(Raja Parasuraman)。主要讲述工程设计、使用过程中人—机交互的心理因素,意在从心理的角度关注并改善人类作业的绩效。前半部分论及知觉、注意、空间言词认知、记忆、学习与决策,强调认知心理学这些领域的潜在应用;后半部分具体涉及行动选择、时间分配、差错与应激。全书所包括的有关信息加工系统的人的力量与局限性及其对系统设计的关系的知识,对全世界的人都是普遍适用的。

本书是当今西方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本工程心理学教科书,由美国最富盛名的专家所著。主要讲述工程设计、使用过程中人—机交互的心理因素,意在从心理的角度关注并改善人类作业的绩效。前半部分论及知觉、注意、空间言词认知、记忆、学习与决策,强调认知心理学这些领域的潜在应用;后半部分具体涉及行动选择、时间分配、差错与应激。全书所包括的有关信息加工系统的人的力量与局限性及其对系统设计的关系的知识,对全世界的人都是普遍适用的。

这是一部有代表性的工程心理学名著,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以人的认知信息加工心理学为基础,系统阐述与工程技术设计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是一部理论性强、与技术设计联系密切的工程心理学著作。不论已具有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读者,还是已掌握工程技术设计知识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得到启示。(2)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工程心理学的实验结果,立论依据充足,科学性强。书中引用的大量文献可为读者进一步深入钻研工程心理学引线指路。(3)本书内容新颖,引用的文献大多反映最近10年来美国工程心理学界的研究成果,可从阅读本书中了解当代美国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本书分13章,内容涉及人的作业的广泛范围。第1章导论中,工程心理学被放在较广泛的人类因素和系统设计的框架中。第2章至第8章,涉及知觉、注意、空间与言词认知、记忆、学习和决策,强调认知心理学这些领域的潜在应用。第9章至第12章,包括行动的选择与执行、时间分配、差错与紧张,因而所涉及的范围与工程领域有更多传统上的联系。最后是第13章,讲的是系统发展方向,探讨过程控制、复杂系统和自动化。这一章表明前面各章所解释的原则将日益显示出对特定应用领域的重要性。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引言: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

  • 1.1 定义
    • 1.1.1 工程心理
    • 1.1.2 人的作业
  • 1.2 研究方法
  • 1.3 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 1.4 本书的用法
  • 关键术语

第2章 信号检测与绝对判断

  • 2.1 概述
  • 2.2 信号检测论
    • 2.2.1 信号检测模式
    • 2.2.2 设置反应标准:信号检测论中的最优化
    • 2.2.3 敏感性
  • 2.3 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
    • 2.3.1 理论表述
    • 2.3.2 经验数据
  • 2.4 模糊信号检测论
  • 2.5 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 2.5.1 医疗诊断
    • 2.5.2 再认记忆与目击证人口供
    • 2.5.3 告警与警报系统
  • 2.6 警觉
    • 2.6.1 警觉绩效的测量
    • 2.6.2 警觉理论
    • 2.6.3 阻止警觉衰退的技术
    • 2.6.4 警觉:实验室内外的差异
  • 2.7 绝对判断
    • 2.7.1 信息的定量化
    • 2.7.2 单维绝对判断
    • 2.7.3 多维绝对判断
  • 2.8 总结与过渡
  • 附录 2A信息论
    • 2A.1 信息的定量化
    • 2A.2 离散信号的信息传递
    • 2A.3 结论
  • 附录 2B d′和β计算
  • 关键术语

第3章 知觉和显示空间中的注意

  • 3.1 概述
  • 3.2 选择性视觉注意
    • 3.2.1 监控:SEEV模型
    • 3.2.2 察觉与注意捕获
    • 3.2.3 视觉搜索
    • 3.2.4 杂乱
    • 3.2.5 指引与引导注意
  • 3.3 平行加工与分配性注意
    • 3.3.1 前注意加工与知觉组织
    • 3.3.2 空间接近性
    • 3.3.3 基于客体的接近性
    • 3.3.4 基于客体注意的应用
    • 3.3.5 接近相容性原则
  • 3.4 听觉通道中的注意
    • 3.4.1 听觉分配性注意
    • 3.4.2 听觉集中性注意
    • 3.4.3 跨通道注意
  • 3.5 过渡
  • 关键术语

第4章 空间显示器

  • 4.1 图示知觉
    • 4.1.1 图示准则
    • 4.1.2 任务侬赖性和接近相容性原则
    • 4.1.3 尽量减少心理操作的数量:搜索、编码和比较
    • 4.1.4 图示阅读中的偏向
    • 4.1.5 数据-笔墨比率
    • 4.1.6 多重图示
  • 4.2 刻度盘、仪表和指示器:显示相容性
    • 4.2.1 静态成分:现实性原则
    • 4.2.2 颜色编码
    • 4.2.3 显示运动相容性
    • 4.2.4 显示整合与生态界面设计
  • 4.3 第三维度:自我运动、深度与距离
    • 4.3.1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 4.3.2 自我运动的知觉:三维知觉的外周视觉线索
    • 4.3.3 深度和三维结构的判断与解释:三维知觉的中央视觉线索
    • 4.3.4 三维视图中的错觉
    • 4.3.5 三维显示
    • 4.3.6 立体显示器
  • 4.4 听觉和触觉空间显示器
  • 4.5 总结与过渡
  • 关键术语

第5章 空间认知、导航和手动控制

  • 5.1 参照系
    • 5.1.1 空间认知表征
    • 5.1.2 在二维心理旋转中的参照系转换
    • 5.1.3 三维心理旋转:通用FORT模型
    • 5.1.4 二维或三维
    • 5.1.5 F0R问题的解决办法
  • 5.2 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 5.2.1 二维地图的设计
    • 5.2.2 三维地图的设计
    • 5.2.3 地图比例尺
    • 5.2.4 杂波在地图搜索中的角色
  • 5.3 环境设计
  • 5.4 信息可视化
    • 5.4.1 可视化中的任务
    • 5.4.2 可视化原则
  • 5.5 视觉动量
  • 5.6 追踪、移行和持续手动控制
    • 5.6.1 追踪固定目标
    • 5.6.2 追踪移动目标
    • 5.6.3 导致追踪困难的因素
    • 5.6.4 多轴追踪与控制
  • 5.7 虚拟环境和增强现实
    • 5.7.1 虚拟环境特征
    • 5.7.2 虚拟环境的应用
    • 5.7.3 增强现实
  • 5.8 总结与过渡
  • 关键术语

第6章 语言与通信

  • 6.1 概述
  • 6.2 书面语言的知觉
    • 6.2.1 词知觉阶段
    • 6.2.2 自上而下的加工:上下文背景和信息冗余
    • 6.2.3 阅读:从单词到句子
  • 6.3 整合和自上而下加工的应用
    • 6.3.1 单元化整合
    • 6.3.2 上下文:数据的相互转换
    • 6.3.3 编码设计:经济性与安全性
  • 6.4 物体的识别
    • 6.4.1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
    • 6.4.2 图片和图标
    • 6.4.3 声音和声标
  • 6.5 理解
    • 6.5.1 说明书
    • 6.5.2 上下文
    • 6.5.3 指令与状态
    • 6.5.4 语言学因素
    • 6.5.5 工作记忆负荷
  • 6.6 多媒体指令
    • 6.6.1 最优媒体
    • 6.6.2 冗余和互补
    • 6.6.3 图画材料的写实性
  • 6.7 产品警告
  • 6.8 言语知觉
    • 6.8.1 言语的表征
    • 6.8.2 言语知觉单元
    • 6.8.3 言语的自上而下的加工
    • 6.8.4 语音识别研究的应用
    • 6.8.5 通信
    • 6.8.6 机组资源管理和团队情境意识·
  • 6.9 总结与过渡:知觉和记忆
  • 关键术语

第7章 记忆与训练

  • 7.1 概述
  • 7.2 工作记忆
    • 7.2.1 工作记忆干扰
    • 7.2.2 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和执行控制
    • 7.2.3 匹配显示与工作记忆代码
    • 7.2.4 工作记忆的限度:持续时间和容量
  • 7.3 干扰和混淆
  • 7.4 专业知识和记忆
    • 7.4.1 专业知识
    • 7.4.2 专业知识与组块化
    • 7.4.3 技能记忆
  • 7.5 日常生活记忆
    • 7.5.1 前瞻记忆
    • 7.5.2 交互记忆
  • 7.6 情境意识
    • 7.6.1 情境意识中的工作记忆与专业知识
    • 7.6.2 情境意识的水平和预期
    • 7.6.3 情境意识测量和意识的作用
  • 7.7 规划和问题解决
  • 7.8 训练
    • 7.8.1 训练迁移
    • 7.8.2 训练技术和策略
  • 7.9 长时记忆:表征、组织和提取
    • 7.9.1 知识表征
    • 7.9.2 记忆提取和遗忘
    • 7.9.3 技能保持
  • 7.10 总结与过渡
  • 关键术语

第8章 决策

  • 8.1 引言
  • 8.2 决策的特点和类型
  • 8.3 决策的信息加工模型
  • 8.4 什么是“好”的决策
  • 8.5 决策中的诊断和情境意识
    • 8.5.1 对线索的估计:知觉
    • 8.5.2 选择注意的证据累计:寻找线索和形成假设
    • 8.5.3 诊断中的期望:长时记忆的作用
    • 8.5.4 观念随时间的变化
    • 8.5.5 诊断中的偏见和启发式的意义
  • 8.6 行动的选择
    • 8.6.1 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 8.6.2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期望价值模型
    • 8.6.3 不确定选择中的启发式和偏见
    • 8.6.4 安全行为的决策
  • 8.7 努力和元认知
    • 8.7.1 努力
    • 8.7.2 元认知和(过度)信心
  • 8.8 决策中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 8.9 决策的改进
    • 8.9.1 去偏见化训练
    • 8.9.2 程序化
    • 8.9.3 显示器
    • 8.9.4 自动化和决策辅助工具
  • 8.10 总结与过渡
  • 关键术语

第9章 行动的选择

  • 9.1 影响简单和选择反应时的变量
    • 9.1.1 刺激模态
    • 9.1.2 刺激强度
    • 9.1.3 时间不确定性
    • 9.1.4 期望
  • 9.2 影响选择反应时的变量
    • 9.2.1 信息论模型:希克-海曼定律
    • 9.2.2 速度-准确率权衡
    • 9.2.3 刺激可辨性
    • 9.2.4 重复效应
    • 9.2.5 反应因素
    • 9.2.6 练习
    • 9.2.7 执行控制
    • 9.2.8 刺激-反应相容性
  • 9.3 反应时的阶段
  • 9.4 系列反应
    • 9.4.1 心理不应期
    • 9.4.2 决策复杂性:决策复杂性优势
    • 9.4.3 定节奏
    • 9.4.4 反应因素
    • 9.4.5 预检和录入
  • 9.5 失误
    • 9.5.1 人为失误的类别:信息加工的路径
    • 9.5.2 人的可靠性分析
    • 9.5.3 组织背景下发生的失误
    • 9.5.4 失误的补救方法
  • 9.6 总结与过渡
  • 关键术语

第10章 多任务调控

  • 10.1 概述
  • 10.2 努力和资源需求
  • 10.3 多样性
    • 10.3.1 阶段
    • 10.3.2 加工代码
    • 10.3.3 知觉通道
    • 10.3.4 视觉通道
    • 10.3.5 一个计算模型
  • 10.4 执行控制、转换和资源管理
    • 10.4.1 任务转换
    • 10.4.2 干扰管理
    • 10.4.3 从干扰管理到任务管理
  • 10.5 分心驾驶
    • 10.5.1 干扰的机制
    • 10.5.2 手机干扰
  • 10.6 任务相似性、混淆和串扰
  • 10.7 在时间分享上的个体差异
    • 10.7.1 专家技能和注意
    • 10.7.2 在时间分享技术上训练专家技术
    • 10.7.3 老化和注意技能
  • 10.8 总结与过渡
  • 关键术语

第11章 心理负荷、应激与个体差异:从认知和神经人因学的角度看问题

  • 11.1 导论
  • 11.2 神经人因学方法
  • 11.3 心理负荷
    • 11.3.1 工作负荷过载
    • 11.3.2 能力储备区间
    • 11.3.3 心理负荷与储存区间的度量
    • 11.3.4 工作负荷的神经人因学
    • 11.3.5 各种工作负荷度量之间的关系
    • 11.3.6 工作负荷的后果
  • 11.4 应激、生理唤起与人的操作
    • 11.4.1 唤起理论
    • 11.4.2 杨克道森律
    • 11.4.3 应激的转化与认知评价模型
    • 11.4.4 应激对操作的影响
    • 11.4.5 应激要素效应
    • 11.4.6 应激修补
  • 11.5 个体差异
    • 11.5.1 多重任务中的个体能力差异
    • 11.5.2 工作记忆的差异
    • 11.5.3 分子遗传学与认知个体差异
    • 11.5.4 为健康人和残疾人的脑机接口
  • 11.6 总结与过渡
  • 关键术语

第12章 自动化与人的作业

  • 12.1 简介
  • 12.2 自动化案例与作用
    • 12.2.1 完成人无法执行的任务
    • 12.2.2 弥补人类能力限制
    • 12.2.3 增强或协助人的操作
    • 12.2.4 经济
    • 12.2.5 提高效率
  • 12.3 自动化相关的事件与事故
  • 12.4 自动化的水平与阶段
    • 12.4.1 信息采集
    • 12.4.2 信息分析
    • 12.4.3 决策与行动选择
    • 12.4.4 行动实施
  • 12.5 自动化的复杂性
  • 12.6 自动化状态和行为反馈
  • 12.7 对自动化的信任与依赖
    • 12.7.1 过度信任
    • 12.7.2 怀疑与虚假告警(虚警)小
  • 12.8 自适应自动化
    • 12.8.1 何种任务使用自适应自动化
    • 12.8.2 如何推断
    • 12.8.3 由谁决策
  • 12.9 有效的人-自动化交互设计
    • 12.9.1 反馈
    • 12.9.2 适宜的自动化水平和阶段
    • 12.9.3 人-自动化“礼节”设计
    • 12.9.4 操作员信任校准:显示设计和训练
  • 12.10 总结
  • 关键术语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