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存在精神病学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存在精神病学
存在精神病学.jpg
副标题莱因研究
作者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9月
装帧平装
页数322
定价38.00 元
系列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
ISBN9787533452452
中图法分类号R749
Pdf.svg
0.00
(0票)

存在精神病学》是福建教育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蕾、郭本禹。本书对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和体系建构。

首先,对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和体系建构。莱因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中一位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其思想缺乏系统性。本书通过深入分析莱因思想的发展历程,对莱因的思想进行系统的建构。从莱因的个人生活背景出发,系统介绍莱因的思想来源、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思想、人际知觉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以及莱因对社会的批判,同时对莱因与反精神病学运动之间的关系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对其思想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其次,通过深入挖掘莱因思想深蕴,结合我国当前的精神病学研究现状,找到可以借鉴和学习之处.精神病属于一类特殊的疾病,对于精神病人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都逃脱不了特殊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病人一旦被诊断为患有精神病,如何对待病人,如何对其进行治疗都与医生对精神病以及精神病人的理解程度有关。在这个方面,莱因的思想有很多可取之处了。通过系统梳理和评述理莱因的思想,以期推动国内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对精神病及精神病人的理解。

导言

第一章 学术生平和思想来源

  • 第一节 创造性的破坏者
    • 一、生平传略
    • 二、主要著作
  • 第二节 思想来源
    • 一、精神分析学思想的影响
    • 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 三、贝特森的精神分裂症学说的影响

第二章 存在精神病学理论

  • 第一节 精神病学的存在分析观
    • 一、正常与疯狂
    • 二、存在性不安
  • 第二节 自我的分裂
    • 一、心—身分裂
    • 二、内(真)自我系统与外(假)自我系统
  • 第三节 精神病的发生与发展
    • 一、两种进入精神病状态的发展形式
    • 二、荒原之魂:一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案例

第三章 人际知觉的理论与方法

  • 第一节 人际知觉理论
    • 一、经验的首要地位
    • 二、人与人之间的经验形式
    • 三、双方的交互作用与交互经验
    • 四、螺旋式交互观
  • 第二节 人际知觉方法研究
    • 一、两种观点与两个方向
    • 二、从每一个人的视角看四种关系
    • 三、元—观点和元—元—观点
    • 四、问题提法
    • 五、IPM基本图解
    • 六、对IPM问卷的分析——相互匹配比较法

第四章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二节 社会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样本的选择和研究计划
  •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与家庭
    • 一、家庭与“家庭”
    • 二、神秘化及其功能
    • 三、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生成观
  • 第五节 案例——但泽一家
    • 一、案例描述
    • 二、家庭描述

第五章 精神病学的心理治疗观

  • 第一节 存在主义—现象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目标与方法
  • 第三节 团体治疗实践
    • 一、喧闹室
    • 二、费城协会与金利斯会所
  • 第四节 治疗案例
    • 一、彼得案例
    • 二、蕾拉案例

第六章 莱因与反精神病学运动

  • 第一节 什么是反精神病学运动?
    • 一、反精神病学运动产生之前的精神病学的发展
    • 二、反精神病学运动的兴起
  • 第二节 引起反精神病学运动的主要因素
    • 一、原科学变革的失败
    • 二、新左翼政治的转向
    • 三、反文化运动
  • 第三节 反精神病学运动的落幕和使用者运动的兴起
    • 一、反精神病学运动的落幕
    • 二、使用者运动的兴起

第七章 莱因对西方社会与文明的批判

  • 第一节 《经验的政治》和《显而易见》中的批判观
    • 一、《经验的政治》中的批判观
    • 二、《显而易见》中的批判观
  • 第二节 《生活的真相》和《经验的声音》中的批判观
    • 一、《生活的真相》中的批判观
    • 二、《经验的声音》中的批判观

第八章 总体评价

  • 第一节 主要贡献
    • 一、指出了理解精神疾病的新方向
    • 二、形成了独特的精神疾病诊疗观
    • 三、编制了人际知觉问卷
    • 四、提出了社会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 五、深刻地批判了西方社会和文明
  • 第二节 主要局限
    • 一、神秘主义与反科学倾向
    • 二、思想缺乏系统性
    • 三、方法难以验证
  • 第三节 思想影响
    • 一、丹尼尔·波斯特恩与莱因研究协会
    • 二、提奥·伊登与国际莱因研究所
    • 三、对精神病学领域的影响
    • 四、对西方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 莱因生平年表
  • 莱因的主要著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