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将于近期进行系统升级及测试,您目前浏览的网站为旧版备份,因此可能会有部分显示和功能错误,为此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图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丛书)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变态心理学
作者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2月
装帧平装
页数388
定价31.30 元
系列心理咨询与治疗丛书
ISBN9787040158540
中图法分类号B846
0.00
(0票)

变态心理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图书,由王建平主编。本书广泛吸纳国内外变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平实的语言全面论述了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体例上,全书配有大量的案例和图片,体现了图文并茂的风格。

《变态心理学》依照我国心理学专业开设的变态心理学(病理心理学)教学大纲设置章节,在学科体系和内容结构上注重吸收和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又力图将引进的成果本土化。《变态心理学》内容全面,体系完整,注重专业性与实用性的结合,系统介绍了对变态心理的认识、理解及其评估、诊断和研究方法;对各种障碍的分析围绕典型案例展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其症状表现、诊断标准、产生机制以及预防治疗,最后一章还专门讨论了心理障碍诊断和治疗中出现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各章相对独立,以方便教师和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单独使用其中的章节。

《变态心理学》不仅可作为心理学、医学、司法、教育等专业本专科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哲学、德育、美学、传媒、社会、人类学等专业工作者研读,同时对心理咨询和治疗人员、中西医工作者以及心理学爱好者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前言

第一章 变态的定义及其历史

  • 第一节 变态心理的界定
    • 一、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
    • 二、变态心理的定义
    • 三、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
    • 四、心理障碍的发病状况
  • 第二节 认识变态的历史
    • 一、早期的认识
    • 二、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
  • 第三节 当代变态心理学
    • 一、系统综合的研究途径
    • 二、专业的研究队伍
    • 三、研究课题

第二章 对变态的认识和理解

  • 第一节 经典的四大心理学流派
    • 一、心理动力学派
    • 二、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
    • 三、行为模型
    • 四、认知学派
  • 第二节 多维综合模型
    • 一、情绪
    • 二、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因素
    • 三、生命全程发展观

第三章 评估、诊断与研究方法

  • 第一节 心理障碍的评估
    • 一、评估的三个基本概念
    • 二、临床访谈
    • 三、行为评估
    • 四、身体检查
    • 五、心理测验
    • 六、生理心理评估
    • 七、脑成像技术
  • 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诊断
    • 一、关于分类的问题
    • 二、诊断的功用
    • 三、美国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 四、我国的心理障碍诊断标准
    • 五、导致诊断偏差的因素
  • 第三节 心理障碍的研究方法
    • 一、几个重要概念
    • 二、临床个案史
    • 三、实验研究
    • 四、跨时间的行为研究
    • 五、跨文化的行为研究
    • 六、比较研究
    • 七、相关研究
    • 八、重复性
    • 九、研究伦理

第四章 心理病理现象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的精神症状
    • 一、感知觉障碍
    • 二、思维障碍
    • 三、注意障碍
    • 四、记忆障碍
    • 五、智能障碍
    • 六、心境障碍
    • 七、意志行为障碍
    • 八、运动行为障碍
    • 九、意识障碍
    • 十、自知力
  • 第三节 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

第五章 神经症性障碍

  • 第一节 神经症概念的演变及其分类变化
    • 一、概念的由来
    • 二、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
    • 三、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
    • 四、描述性定义
    • 五、CCMD-3的描述
  • 第二节 焦虑障碍
    • 一、概念
    • 二、惊恐障碍
    • 三、广泛性焦虑障碍
  • 第三节 恐怖症
    • 一、广场恐怖症
    • 二、社交恐怖症
    • 三、特定的恐怖症
  • 第四节 强迫障碍
    • 一、临床描述
    • 二、CCMD-3的描述
    • 三、强迫症的理论
    • 四、治疗
  • 第五节 神经衰弱
    • 一、临床表现
    • 二、治疗
  • 第六节 躯体形式障碍
    • 一、概述
    • 二、躯体化障碍的症状
    • 三、疑病症
    • 四、疼痛障碍
  • 第七节 日常焦虑

第六章 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 第一节 关于癔症概念的起源和分类的变化
    • 一、历史
    • 二、癔症不是神经症
    • 三、起病原因
    • 四、CCMD-3的描述
  • 第二节 转换障碍
    • 一、临床描述
    • 二、CCMD-3的诊断标准
    • 三、诊断时应考虑的问题
    • 四、可能的原因
    • 五、治疗
  • 第三节 分离障碍
    • 一、分离性遗忘症
    • 二、分离性漫游症
    • 三、分离性身份障碍
    • 四、人格解体障碍
  • 第四节 应激相关障碍
    • 一、急性应激障碍
    •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 三、适应障碍
  • 第五节 特定文化相关障碍
    • 一、Ataque de nevios
    • 二、Pibloktoq
    • 三、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 四、巫术所致精神障碍
    • 五、恐缩症

第七章 人格障碍

  • 第一节 概述
    • 一、人格障碍的概念
    • 二、人格障碍的发展
    • 三、人格障碍的划分
  • 第二节 A组人格障碍
    •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
    • 三、分裂型人格障碍
  • 第三节 B组人格障碍
    •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二、边缘型人格障碍
    • 三、表演型人格障碍
    • 四、自恋型人格障碍
  • 第四节 C组人格障碍
    • 一、回避型人格障碍
    • 二、依赖型人格障碍
    • 三、强迫型人格障碍

第八章 心境障碍

  • 第一节 概述
    • 一、悲伤与抑郁症
    • 二、抑郁症分类的变化
    • 三、心境障碍的分类
  • 第二节 临床描述
    • 一、抑郁症
    • 二、躁狂症
    • 三、双相障碍
    • 四、特殊类型的心境障碍
    • 五、流行状况
  • 第三节 可能的原因
    • 一、生物因素
    • 二、心理社会因素
    • 三、综合模型
  • 第四节 预防和治疗
    • 一、生物学方法
    • 二、心理治疗
    • 三、综合治疗
    • 四、防止复发
  • 第五节 自杀
    • 一、统计资料
    • 二、抑郁和自杀
    • 三、自杀会传染吗
    • 四、自杀的动机
    • 五、自杀的处理和预防

第九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 一、历史观点
    • 二、症状描述
    • 三、分类
    • 四、流行病学研究
  •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
    • 一、生物学原因
    • 二、心理和社会的原因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 一、生物学干预
    • 二、心理治疗
  • 第四节 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 一、分裂性障碍
    • 二、分裂情感性障碍
    • 三、妄想障碍
    • 四、突发性精神障碍
    • 五、共享性精神障碍

第十章 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 第一节 心理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 一、素质和压力
    • 二、生物机制
    • 三、心理调节因素
  • 第二节 与免疫系统有关的心身障碍
    • 一、艾滋病(AIDS)
    • 二、癌症
  • 第三节 冠心病
    • 一、A型性格
    • 二、情绪状况与冠心病
  • 第四节 疼痛和慢性疲劳综合征
    • 一、慢性疼痛
    • 二、慢性疲劳综合征
  • 第五节 消化性溃疡
    • 一、临床描述
    • 二、心理因素对发病的影响
    • 三、治疗
  • 第六节 心身障碍的治疗
    • 一、生物反馈技术
    • 二、放松与冥想
    • 三、压力与疼痛减轻的综合计划
    • 四、否认
    • 五、行为矫正

第十一章 进食与睡眠障碍

  • 第一节 进食障碍
    • 一、概述
    • 二、厌食症
    • 三、狂食症
    • 四、暴食症
    • 五、其他进食障碍
    • 六、原因探讨
    • 七、预防和治疗
  • 第二节 睡眠障碍
    • 一、概述
    • 二、睡眠紊乱
    • 三、预防和治疗

第十二章 性障碍

  • 第一节 概念的演变
    • 一、概述
    • 二、性别差异
    • 三、性别角色
    • 四、文化差异
    • 五、性爱的五个层次
  • 第二节 性别认同障碍
    • 一、临床描述
    • 二、可能的原因
    • 三、治疗
  • 第三节 性取向
    • 一、性取向的根源
    • 二、性取向的改变
  • 第四节 性偏好障碍
    • 一、性偏好障碍的类型
    • 二、性偏好障碍的原因
    • 三、改变和治疗
  • 第五节 性机能障碍
    • 一、人类正常的性反应
    • 二、性机能障碍
    • 三、性机能障碍的原因
    • 四、性机能障碍的治疗

第十三章 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

  • 第一节 概述
    • 一、基本概念
    • 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 三、原因
  • 第二节 物质滥用的心理社会学理论
    • 一、心理学理论
    • 二、社会学理论
    • 三、家庭理论
  • 第三节 烟草
    • 一、尼古丁的药理作用
    • 二、吸烟的危害
    • 三、吸烟问题的处理
    • 四、吸烟的预防
  • 第四节 饮酒、酒滥用及酒依赖
    • 一、概述
    • 二、乙醇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
    • 三、酒滥用及酒依赖的病因研究
    • 四、酒依赖的特点
    • 五、酒依赖的治疗及康复
    • 六、酒滥用及酒依赖的预防
  • 第五节 阿片类药物
    • 一、概述
    • 二、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 三、戒断反应
    • 四、治疗
  • 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 一、苯丙胺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 二、治疗

第十四章 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 第一节 概述
    • 一、识别正常与异常
    • 二、障碍的易感性
    • 三、儿童期障碍的特点
    • 四、儿童期障碍的类型
  • 第二节 精神发育迟滞
    • 一、临床特点和测量
    • 二、原因
    • 三、治疗
  • 第三节 孤独症
    • 一、临床特点
    • 二、原因
    • 三、治疗
  • 第四节 学习障碍
  • 第五节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 一、临床表现
    • 二、可能的原因
    • 三、治疗

第十五章 老年期精神障碍

  • 第一节 概述
    • 一、老龄化问题
    • 二、生理易感性
    • 三、心理易感性
  • 第二节 谵妄
  • 第三节 痴呆和遗忘症
    • 一、阿尔茨海默病
    • 二、血管性痴呆
    • 三、额叶性痴呆
    • 四、由帕金森病引起的痴呆
    • 五、痴呆的原因
    • 六、痴呆的治疗
    • 七、遗忘症
  • 第四节 老年期其他精神障碍
    • 一、老年抑郁
    • 二、老年焦虑
    • 三、老年物质滥用
    • 四、老年妄想障碍
    • 五、晚发性精神分裂症

第十六章 心理健康相关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 第一节 概述
    • 一、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
    • 二、行为能力
  • 第二节 精神疾病带来的影响
    • 一、个人的负担
    • 二、家庭的代价
    • 三、社会的代价
  • 第三节 民事收容
    • 一、民事收容的标准
    • 二、精神疾病的界定
    • 三、危险性
    • 四、定罪
    • 五、解除收容与无家可归
  • 第四节 刑事收容
    • 一、精神病的辩护
    • 二、接受审判的能力
    • 三、预警的责任
    • 四、作为专家证人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 第五节 病人的权利
    • 一、接受治疗的权利
    • 二、拒绝治疗的权利
    • 三、参与研究的权利
  • 第六节 新的挑战
    • 一、分裂性认同障碍和刑事责任
    • 二、恢复的记忆的准确性
    • 三、精神卫生治疗的滥用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英文文献注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