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华人本土心理学(上册)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华人本土心理学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册).jpg
作者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6月
装帧平装
页数460
定价58.00 元
系列博雅华人本土心理学丛书
ISBN9787562443797
中图法分类号C95
Pdf.svg
0.00
(0票)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册)》是重庆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图书,由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主编。

在台湾、香港及大陆三地,华人本土化心理学的推动与研究已有大约三十年的历史,在方法改进、理论建构、及实征研究三方面皆有相当的成就。全书共有二十六章,组成九编,第一至五编为上册,第六至九编为下册。

第一编 本土化心理学的开拓

第一章 本土化心理学的意义与发展 杨国枢

  • 一、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及本土(化)心理学
  • 二、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学科
  • 三、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方法论
  • 四、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学术运动
  • 五、结语


第二编 本土化心理学的方法论

第二章 心理学本土化的方法论基础 黄光国

  • 一、多元典范的研究取向
  • 二、建构实在论
  • 三、心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
  • 四、心理学本土化的方法论争议
  • 五、结语: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十字路

第三章 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策略 杨中芳

  • 一、本章论述的脉络
  • 二、本土化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
  • 三、本土化心理学研究的思考策略
  • 四、怎样在“文化/社会/历史”脉络中看个体之具体行动
  • 五、本土心理研究的一套策略
  • 六、总结

第四章 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杨中芳

  • 一、本章论述的脉络
  • 二、对研究方法的基本信念
  • 三、本土化心理研究方法总览
  • 四、如何具体进行本土化研究
  • 五、总结


第三编 本土化心理学的理论

第五章 刘劭的人格理论及其诠释 杨国枢

  • 一、刘劭之人格理论的内涵
  • 二、刘劭之人格理论的诠释
  • 三、结语

第六章 华人社会取向的理论分析 杨国枢

  • 一、人与环境的基本互动方式
  • 二、中国人社会取向的特征
  • 三、中国人社会取向之来由的假说
  • 四、结语

第七章 华人关系主义的理论建构 黄光国

  • 一、引言
  • 二、关系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 三、“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
  • 四、儒家文化的分析
  • 五、关系中的人们
  • 六、华人社会中的冲突化解模式
  • 七、结论:解决问题的效力


第四编 家族取向与家人关系

第八章 家族主义与泛家族主义 杨国枢、叶明华

  • 一、中国人之家族主义的意义与概念分析
  • 二、中国人之家族主义的测量研究
  • 三、家族化历程——从家族主义到泛家族主义
  • 四、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第九章 孝道的心理与行为 叶光辉

  • 一、孝道的意义
  • 二、孝道在华人家庭的重要性
  • 三、孝道之社会态度的研究
  • 四、孝道之认知结构(发展)研究
  • 五、亲子冲突来源与子女消解模式
  • 六、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课题

第十章 婚姻关系及其调适 利翠珊

  • 一、婚姻关系的研究背景
  • 二、理解华人婚姻关系的概念架构
  • 三、华人的婚姻关系与调适
  • 四、华人婚姻研究策略与方法的检讨
  • 五、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课题


第五编 脸面观、道德观及公私观念

第十一章 华人社会中的脸面观 黄光国

  • 一、引论
  • 二、戏剧理论
  • 三、华人“脸面”观的文化根源
  • 四、儒家思想的深层结构
  • 五、孝道与无条件的积极义务
  • 六、儒家文化中的社会观:心理社会图
  • 七、儒家文化中的自我观
  • 八、东西文化的对比
  • 九、华人社会中的脸面观
  • 十、面子性格与印象整饰
  • 十一、面子与社会互动
  • 十二、结论

第十二章 华人的道德观与正义观 黄光国

  • 一、引言
  • 二、道德发展的阶段:强加式客位研究取向
  • 三、道德思虑的向度:共有式客位研究取向
  • 四、本土文化的考量:强加式与共有式客位研究取向的批判
  • 五、儒家文化中的道德与正义: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
  • 六、结论

第十三章 人己群己关系与公私观念 李美枝

  • 一、社会认同模式与社会凝聚模式的群体观
  • 二、中国传统的人己观与公私观
  • 三、台湾本土的重要群际事件
  • 四、人己关系与团体类别化的实证研究
  • 五、分类意识与现代社群主义
  • 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