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实践思维方式量表
中庸实践思维方式量表(Zhong-Yong thinking style scale)是杨洁、戴晓阳等于2011年编制,用于评价那些与中庸实践思维相关的认知和行为特征,鉴别和区分那些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认知和行为特征。
理论背景
中庸实践思维体系是杨中芳及其团队在儒家“中庸”哲学思想基础上建构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杨中芳认为,“中庸实践思维”可指导中国人如何做出选择、执行及纠正具体行动方案,是中国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贯的思维方式,是一套元认知的思维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中庸的基本含义是“执两端而允中”,即要把握事情发展的两个方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合宜、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行动。“实践思维”是指人们在处事时对即将采用的策略、行动及其可能产生的结果所做的思考,也包括事后的反思及策略的调整。个体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自己的言行,所以定名“实践思维”。因此,“实践思维”体系是指引个体在处理日常生活事件时,如何去理解问题、要达到什么目标、注意哪些要点、思考哪些因素及要用什么准则来选择最佳行动方案的思考模式,与中国人处事息息相关,重在其实用性、实践性,所以杨中芳将其命名为“中庸实践思维体系”。
以上述中庸实践思维体系为基础,杨洁、戴晓阳等于2011年编制了“中庸实践思维方式量表”,该量表主要反映了个体心理思维层面的生活哲学部分。生活哲学是指导个体思想和行动的核心和原动力,它最能代表杨中芳所说的元认知思维,并且对于个体差异的研究来说,生活哲学这个子层面涉及个体的感知、动机、信念和 态度等内容,涵盖了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方面,且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鉴于此,笔者选择了生活哲学子层面作为量表测量的对象。“中庸实践思维方式量表”可以用于评价那些与中庸实践思维相关的认知和行为特征,鉴别和区分那些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认知和行为特征。
内容简介
中庸实践思维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包括恰如其分/不走极端、内外和谐及阴阳转化3个分量表,共18个条目,采用4点评分方法,即非常符合记3分、基本符合记2分、基本不符合记1分、非常不符合记0分。
计分方法与解释
恰如其分/不走极端分量表包括项目3、6、13、15、16、17、18;内外和谐分量表包括项目2、4、7、9、11、14;阴阳转换分量表包括项目1、5、8、10、12。所有18个条目得分之和即为该量表的总分,反映了被测者具有中庸实践思维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