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特质希望量表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成人特质希望量表Adult Dispositional Hope Scale,简称 ADHS)由Snyder(1995)编制,广泛应用于测量15岁以上群体的特质希望。国内已有以中学生和大学生为测试对象的成人修订版本,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

理论背景[编辑]

希望(hope)作为积极心理的重要品质之一,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Miller和Powers(1988)认为希望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预期和体验,伴之产生的一种自我提升或自我实现的感觉,是一种对生活的目的、意义、价值以及无限可能性的体验。Snyder和他的同事(1991)提出一种聚焦于目标达成的认知动力理论模型,把希望定义为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状态,这种状态以路径(指向目标的计划)和动力(指向目标的活力)交互作用为基础。他认为,希望由动力思维(agency thinking)和路径思维(pathways thinking)两部分组成(Snyder,1995)。动力思维是指一组启动个体行动,并支持个体向着目标,沿着既定的路径持续前进的自我信念系统;路径思维是一组有关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有效的途径来达到渴望的目标的信念和认知。

希望的测量工具从最早期的希望量表发展到现在有10余种,包括适用于幼儿、儿童、中小学生、成人等不同群体的多种版本。最早的是Gottschalk(1974)的希望量表,后来还有米勒希望量表(Miller Hope Scale),但国内使用较少。Herth的希望量表主要用于测量患者和老人的希望水平(苌云莉,2015)。Snyder和Sigmon(2002)以他们提出的希望理论为基础,开发了一系列成人希望量表。现已成型可供使用的主要有:成人特质希望量表、成人状态希望量表(Adult State Hope Scale,ASHS)和成人不同生活侧面希望量表(Adult Domain Specific Hope Scale,ADSHS)。

内容简介[编辑]

成人特质希望量表由12个项目组成。其中,4个项目测量动力思维,4个项目测量路径思维,还有4个项目属于干扰项。该量表采用Likert 4级计分(1代表“绝对错误”,4代表“绝对正确”)。中文版的量表由任俊翻译。国内陈灿锐、申荷永和李淅琮曾对这一工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认为该希望量表可用于评定我国学生的希望水平。

计分方法与解释[编辑]

成人特质希望量表由12个项目构成,其中4个项目(1、4、6、8)用来测量路径思维,4个项目(2、9、10、12)用于测量动力思维,另外4个项目(3、5、7、11)不用于计分,用来转移受测者的注意。除不计分项目外,所有项目均为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受测者的希望水平越高。

信度与效度[编辑]

量表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