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5版)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5版)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5版).jpg
原作名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5th edition
作者
译者陈会昌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品方新曲线
出版日期2012年6月
装帧平装
页数588
定价88.00 元
ISBN9787115276254
中图法分类号B844.1
Pdf.svg
0.00
(0票)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是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戴维·谢弗(Dayid R.Shaffer)。本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存在于儿童发展变化中的原因、过程以及复杂成分。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如跨文化、家庭、社区、学校以及同伴)是如何影响儿童的发展的。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5版)》是一本优秀的“发展的”教材。全面的向读者介绍了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研究的当前情况。注重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内容有趣、全面、新颖,文笔简洁、语言精练,通俗易懂。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5版)》共14章,前3章介绍了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研究的取向和研究工具,包括对研究方法论、经典理论和现代理论的回顾。4~10章主要讲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产品”,包括情绪发展、亲密关系的建立、自我发展、成就、性别类型化与性别角色的发展、攻击性与反社会行为、利他与道德发展。11~13章讲人在其中获得发展的“生态”背景和环境,包括家庭以及电视、电脑、学校和同伴群体的重要影响。第14章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提醒读者学以致用。

译者序

第1章 概论

  • 普适父母机——一项思想实验
  • 从历史角度看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 前现代化时期的儿童期
    • 作为研究对象的儿童:婴儿传记
    • 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 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 关于人类发展的问题和争论
    • 关于人类本性的早期哲学观
    • 天性对教养
    • 主动性对被动性
    • 连续性对不连续性
    • 发展是普遍性的还是特定性的
  • 研究方法
    • 科学方法
    • 收集资料:发现事实的基本策略
  • 查明关系:相关设计与实验设计
    • 相关设计
    • 实验设计
    • 自然实验(或准实验)
  • 发展研究设计
    • 横断设计
    • 追踪设计
    • 序列设计
    • 微观发生学设计
  • 跨文化比较
  • 附言:做一个发展研究的明智受益者

第2章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经典理论

  • 精神分析理论
    •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 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评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埃里克森理论的贡献与批评
    • 今天的精神分析理论
  • 行为主义(或社会学习)理论
    • 华生的行为主义
    •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激进行为主义)
    • 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 社会学习中的交互决定作用
    • 社会学习理论的贡献与批评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 皮亚杰关于智力与智力发展的观点
    •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 皮亚杰理论的贡献和批评

第3章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近期理论

  • 现代进化论
    • 经典的习性学理论
    • 习性学与人类发展
    • 现代进化论
    • 进化论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 行为遗传学:个体差异的生物基础
    • 估计遗传影响的方法
    • 估计基因和环境的影响
    • 遗传对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 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发展
    • 行为遗传学取向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 生态系统论:一种现代环境论观点
    •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发展环境
    • 生态系统论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 现代认知观
    •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 社会文化理论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或归因理论)
    • 社会信息加工观点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 理论和世界观

第4章 情绪发展与气质

  • 情绪和情绪发展概述
    • 情绪和情绪发展的两种理论
  • 分化情绪的表现和发展
    • 第一年中分化情绪的发展顺序
    • 快乐这一积极情绪的发展
    • 消极情绪的发展
    • 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 情绪表达的后期发展
  • 识别和理解他人情绪
    • 对情绪的早期识别和解释
    • 识别他人情绪的后期发展
    • 对情绪原因的理解
  • 学会调节情绪
    • 情绪和情绪自我调节的早期社会化
    • 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的出现
    • 学习和遵守情绪表达规则
  • 情绪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适应
  • 气质与发展
    • 气质及其测量
    • 遗传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
    • 气质的稳定性
    • 早期气质表现与后期发展

第5章 亲密关系的建立及其对未来发展的意义

  • 什么是情感依恋
    • 依恋是互惠关系
    • 同步互动与依恋
  • 婴儿怎样对他人产生依恋
    • 依恋的最初发展
    • 依恋理论
  • 依恋安全性的个体差异
    • 测量依恋的安全性
    • 依恋中的文化因素
  • 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
    • 养育质量
    • 婴儿的气质
  • 作为依恋对象的父亲
    • 作为养育者的父亲
    • 父亲是情绪安全性和其他社会能力的促进者
  • 依恋与后期发展
    • 安全与不安全依恋的长期影响
    • 依恋特征为什么能预测后期发展
    • 依恋是终生不变的吗
  • 无依恋的儿童
    • 婴儿期和儿童期社会剥夺的后果
    • 早期剥夺为什么是伤害性的
    • 儿童能从早期社会剥夺中恢复过来吗
  • 母亲就业、日托与早期情绪发展
    • 变换式养育的质量
    • 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对工作的态度
    • 怎样帮助参加工作的父母

第6章 自我与社会认知的发展

  • 自我概念的发展
    • 自我的出现:分化、区分和自我认识
    • 我是谁?学前儿童的反应
    • 儿童的心理理论和私人自我的出现
    • 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期的自我概念
  • 自尊:自我的评价成分
    • 自尊的起源
    • 儿童期自尊的成分
    • 青少年期的自尊
    • 随时间发展自尊是稳定的吗
    • 父母和同伴对自尊的影响
    • 文化、种族和自尊
  •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同一性的形成
    • 同一性形成的发展趋势
    • 同一性形成是一个多么痛苦的过程
    • 个人、社会和文化对同一性形成的影响
    • 少数族裔青年的同一性形成
  • 社会认知的另一面:了解他人
    • 个人知觉发展的年龄趋势
    • 社会认知发展理论

第7章 成就

  • 成就动机的概念
    • 成就的动机观
    • 成就的行为观
  • 对个体成就的早期反应:从掌控到自我评价
  • 成就动机理论与成就行为
    • 成就需要理论
    • 维纳的归因理论
    • 德威克的习得无助理论
    • 对成就理论的反思
  • 文化和亚文化因素对成就的影响
    •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成就观
    • 成就的种族差异
    • 成就的社会阶层差异
  • 家庭和家庭成员对成就的影响
    • 依恋特征与成就
    • 家庭环境
    • 教养方式与成就
  • 创造力和特殊天赋
    • 多成分观:斯腾伯格和卢巴特的投资理论
    •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创造力

第8章 性别差异、性别角色发展与性

  • 男性与女性的区分:性别角色标准
  • 关于性别差异的一些事实与误解
    • 性别之间的真实心理差异
    • 文化方面的误解
    • 文化误解能解释能力(和就职机会)的性别差异吗
  • 性别定型的发展趋势
    • 性别概念的发展
    •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发展
    • 性别定型行为的发展
    • 性别定型中的亚文化因素
  • 性别定型理论与性别角色发展
    • 进化论
    • 莫尼与艾尔哈德的生物社会理论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社会学习理论
    • 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
    • 性别图式理论
    • 一种整合理论
  • 心理上的雌雄同体:21世纪的一种预示
    • 真的存在双性化的人吗
    • 双性化个体有优势吗
    • 应用:改变性别角色的态度和行为
  • 性特征与性行为
    • 文化对性特征的影响
    • 青少年期的性态度与性行为
    • 青少年性行为的个人与社会后果

第9章 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

  • 什么是攻击性
    • 攻击性是一种本能
    • 攻击性的行为界定
    • 攻击性是一种社会判断
  • 关于攻击性的理论
    • 本能论
    • 学习理论
    • 道奇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 攻击性的发展趋势
    • 早期冲突和攻击性的起源
    • 攻击天性随年龄发生的变化
    • 攻击性是一种稳定的特质吗
  • 攻击性的性别差异
    • 生物学观点
    • 社会学习观
    • 交互作用(或生物一社会)观
  • 文化和亚文化对攻击性的影响
    • 亚文化差异
  • 家庭对攻击性的影响
    •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攻击性
    • 家庭氛围和儿童的攻击性
  • 控制攻击和反社会行为的方法
    • 宣泄:一种有争议的策略
    • 营造非攻击的环境
    • 消除攻击性带来的好处
    • 社会-认知干预
    • 应用:防止校园内的攻击和暴力

第10章 利他与道德发展

  • 什么是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 利他和亲社会发展的理论
    • 生物学流派:亲社会行为是“预先编程”的吗
    • 精神分析理论:以良心为向导
    • 社会学习理论: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 利他的认知理论:成熟是中介
  • 利他行为的发展
    • 亲社会行为的起源
    • 利他性随年龄发生的变化
  • 认知与情感对利他的影响
    • 角色承担和利他
    • 亲社会道德推理
    • 移情:影响利他的重要情感因素
    • 把自己看做利他主义者
  • 社会与文化对利他的影响
    • 文化影响
    • 对利他主义的强化
    • 榜样的影响:利他的实践和宣扬
    • 什么人能培养出利他的儿童
  • 什么是道德
    • 发展心理学家怎样看待道德
  • 精神分析理论对道德发展的解释
    • 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道德理论
    • 良心早期发展的新观点
  • 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道德哲学家
    • 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 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 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支持
    •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 道德是社会学习(与社会信息加工)的产物
    • 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一致吗
    • 学会抵制诱惑
  • 什么人能培养出道德成熟的儿童
    • 对霍夫曼教育方法的批评
    • 儿童眼中的教育方式

第11章 家庭

  • 什么是家庭
    • 家庭是社会系统
    • 直接和间接影响
    • 家庭是不断发展的系统
    • 家庭是蕴含式的系统
    • 变化的世界中变化的家庭系统
  •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养育社会化
    • 教养方式的两大维度
    • 四种教养方式
    • 行为控制与心理控制
    • 父母影响模式与儿童影响模式
    • 教养方式的社会阶层差异和族裔差异
    • 追求自主:青少年期的亲子关系
  • 同胞和同胞关系的影响
    • 新生命的到来给家庭系统带来的改变
    • 整个儿童期的同胞关系
    • 同胞关系的积极影响
    • 独生子女的特点
  • 家庭生活的多样性
    • 收养家庭
    • 精子捐赠家庭
    • 同性恋家庭
    • 家庭冲突与离婚
    • 再婚和重组家庭
    • 职业母亲和双职工家庭面临的挑战
  • 当教养方式失常时:虐待儿童问题
    • 谁是施虐者
    • 谁是受虐者
    • 环境诱发因素:虐待儿童的生态学
    • 虐待和忽视的后果
  • 对家庭的思考

第12章 家庭之外的影响(Ⅰ):电视、电脑和学校教育

  • 早期窗口:电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 电视与儿童的生活方式
    • 电视理解力的发展
    • 电视暴力与儿童的攻击性
    • 电视的其他不良影响
    • 电视是一种教育手段
  • 电脑时代的儿童发展
    • 教室里的电脑
    • 对电脑的担忧
  • 学校是一个社会化的机构
    • 学校教育能够促进认知发展吗
    • 有效(和无效)学校教育的决定因素
    • 我们的学校是否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需要
    • 对儿童的教育效果:跨文化比较

第13章 家庭之外的影响(Ⅱ):同伴对社会化的影响

  • 同伴是什么人,起什么作用
    • 同伴互动的重要性
    • 同伴交往的频率
    • 同伴影响的重要性
  • 同伴交际性的发展
    • 婴儿期和学步期的同伴交往
    • 学前期的交际性
    • 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期的同伴交际性
    • 父母对同伴交际性的影响
  • 同伴接纳与受欢迎程度
    • 测量儿童在同伴中的受欢迎程度
    • 儿童为什么被同伴接纳、忽视或拒绝
    • 提高被拒绝儿童的社交技能
  • 儿童及其朋友
    • 友谊的发展
    • 朋友之间和相识者之间的社会交往
    • 拥有朋友有好处吗
  • 父母和同伴是影响源
    • 越来越遵从同伴
    • 交叉压力是一个问题吗

第14章 结语:内容整合

  • 人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 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规划
    • 人是自身发展的积极贡献者
    • 发展中存在着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 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
    • 天性和教养的区分是一种伪二分法
    • 正常发展和异常发展都重要
    • 人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发展
    • 从多个视角看待发展
    • 教养方式(和成人指导)的重要作用
    • 多种社会力量共同促进了发展
    • 来路已经很漫长,但前方仍然路漫漫


专业术语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