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将于近期进行系统升级及测试,您目前浏览的网站为旧版备份,因此可能会有部分显示和功能错误,为此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图书: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修订间差异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建立内容为“{{书籍信息框 |BookName=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Publisher=人民教育出版社 |PublishedDate=1998-01-01 |Format=平装 |Edition=1 |Currency=人…”的新页面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书籍信息框 | {{书籍信息框 | ||
|BookName=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 |BookName=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 ||
|Image=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jpg | |||
|Compiler=叶浩生 | |||
|BookAuthor=叶浩生 | |||
|Publisher=人民教育出版社 | |Publisher=人民教育出版社 | ||
|PublishedDate=1998-01-01 | |PublishedDate=1998-01-01 | ||
|Format=平装 | |Format=平装 | ||
|Edition=1 | |Edition=1 | ||
|PageCount=650 | |||
|Currency=人民币 | |Currency=人民币 | ||
|Price=28.80 | |||
|ISBN=9787107123771 | |ISBN=9787107123771 | ||
|CLC=B84-095 | |||
|Classification=心理学 | |||
|Level=专业 | |||
|Tags=心理学史,专业教材,历史,西方心理学 | |||
|EBook=扫描版 | |||
}} | }} | ||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的图书,由[[叶浩生]]主编。本书论述了西方心理学史的起源与建立、意识心理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 |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的图书,由[[叶浩生]]主编。本书论述了西方心理学史的起源与建立、意识心理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 | ||
{{书籍相关信息 | {{书籍相关信息 | ||
|Introduction=《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的编写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西方心理学史的方法论原则和编纂学原则,吸收国内外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西方心理学流派发展的最新动态。对心理学“长期的过去和短暂的历史”进行合理性重建,探索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整体特征和规律,力求在教材内容和体系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希望把本书编成一本具有一定特色的西方心理学史教材。 | |||
|Contents={{书籍目录 | |Contents={{书籍目录 | ||
|Contents='''绪论''' | |Contents='''绪论''' | ||
*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史的对象与体系 |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史的对象与体系 | ||
* 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史的方法论原则 | *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史的方法论原则 | ||
* 第三节 西方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则 | *第三节 西方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则 | ||
* 第四节 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 | *第四节 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 | ||
'''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 '''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 ||
*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 ||
* 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 | *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 | ||
* 第三节 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 *第三节 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 ||
<center><big>'''第一编 意识心理学'''</big></center> | <center><big>'''第一编 意识心理学'''</big></center> | ||
第28行: | 第39行: | ||
'''第二章 内容心理学''' | '''第二章 内容心理学''' | ||
* 第一节 冯特的生平与著作 | *第一节 冯特的生平与著作 | ||
* 第二节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 *第二节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 ||
* 第三节 对冯特的评价 | *第三节 对冯特的评价 | ||
* 第四节 德国的其他内容心理学家 | *第四节 德国的其他内容心理学家 | ||
'''第三章 意动心理学''' | '''第三章 意动心理学''' | ||
* 第一节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 *第一节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 ||
* 第二节 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 | *第二节 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 | ||
* 第三节 形质学派 | *第三节 形质学派 | ||
* 第四节 二重心理学 | *第四节 二重心理学 | ||
'''第四章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 | '''第四章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 | ||
* 第一节 詹姆士的生平与思想背景 | *第一节 詹姆士的生平与思想背景 | ||
* 第二节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体系 | *第二节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体系 | ||
* 第三节 詹姆士在心理学史上的影响 | *第三节 詹姆士在心理学史上的影响 | ||
'''第五章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 | '''第五章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 | ||
* 第一节 铁钦纳的构造主义体系 | *第一节 铁钦纳的构造主义体系 | ||
* 第二节 机能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先驱 | *第二节 机能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先驱 | ||
* 第三节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 *第三节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 ||
* 第四节 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 | *第四节 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 | ||
<center><big>'''第二编 行为主义'''</big></center> | <center><big>'''第二编 行为主义'''</big></center> | ||
第57行: | 第68行: | ||
'''第六章 早期行为主义''' | '''第六章 早期行为主义''' | ||
* 第一节 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
*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 |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 | ||
* 第三节 其他早期行为主义者 | *第三节 其他早期行为主义者 | ||
'''第七章 新行为主义''' | '''第七章 新行为主义''' | ||
* 第一节 从早期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 | *第一节 从早期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 | ||
* 第二节 古斯里的接近联想行为主义 | *第二节 古斯里的接近联想行为主义 | ||
* 第三节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 *第三节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 ||
* 第四节 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 | *第四节 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 | ||
* 第五节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 *第五节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 ||
'''第八章 新的新行为主义''' | '''第八章 新的新行为主义''' | ||
* 第一节 从新行为主义到新的新行为主义 | *第一节 从新行为主义到新的新行为主义 | ||
* 第二节 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 *第二节 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 ||
* 第三节 其他新的新行为主义者 | *第三节 其他新的新行为主义者 | ||
<center><big>'''第三编 精神分析'''</big></center> | <center><big>'''第三编 精神分析'''</big></center> | ||
第79行: | 第90行: | ||
'''第九章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 '''第九章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 ||
* 第一节 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 | ||
* 第二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 | *第二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 | ||
* 第三节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 *第三节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 ||
'''第十章 其他早期的精神分析家''' | '''第十章 其他早期的精神分析家''' | ||
* 第一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 *第一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 ||
* 第二节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 *第二节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 ||
'''第十一章 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 '''第十一章 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 ||
* 第一节 从古典精神分析到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 *第一节 从古典精神分析到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 ||
* 第二节 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 | *第二节 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 | ||
* 第三节 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 *第三节 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 ||
* 第四节 艾里克森对自我心理学的贡献 | *第四节 艾里克森对自我心理学的贡献 | ||
'''第十二章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 '''第十二章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 ||
*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形成 |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形成 | ||
* 第二节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 *第二节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 ||
* 第三节 沙利文的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 | *第三节 沙利文的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 | ||
* 第四节 卡丁纳的精神分析文化人类学 | *第四节 卡丁纳的精神分析文化人类学 | ||
* 第五节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 | *第五节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 | ||
<center><big>'''第四编 认知心理学'''</big></center> | <center><big>'''第四编 认知心理学'''</big></center> | ||
第107行: | 第118行: | ||
'''第十三章 格式塔学派''' | '''第十三章 格式塔学派''' | ||
*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代表人物 |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代表人物 | ||
*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 ||
* 第三节 对格式塔学派的评价 | *第三节 对格式塔学派的评价 | ||
'''第十四章 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 '''第十四章 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 ||
* 第一节 勒温的场论 | *第一节 勒温的场论 | ||
* 第二节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 *第二节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 ||
* 第三节 社会认知心理学 | *第三节 社会认知心理学 | ||
* 第四节 对勒温理论的评价 | *第四节 对勒温理论的评价 | ||
'''第十五章 皮亚杰学派''' | '''第十五章 皮亚杰学派''' | ||
* 第一节 皮亚杰的生平与思想来源 | *第一节 皮亚杰的生平与思想来源 | ||
* 第二节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 | *第二节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 | ||
* 第三节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 *第三节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 ||
* 第四节 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 *第四节 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 ||
'''第十六章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 '''第十六章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 ||
* 第一节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 ||
* 第二节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 *第二节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 ||
* 第三节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 | *第三节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 | ||
* 第四节 对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评价 | *第四节 对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评价 | ||
<center><big>'''第五编 人本主义'''</big></center> | <center><big>'''第五编 人本主义'''</big></center> | ||
第136行: | 第147行: | ||
'''第十七章 人本主义运动''' | '''第十七章 人本主义运动''' | ||
* 第一节 人本主义运动的背景 | *第一节 人本主义运动的背景 | ||
* 第二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 | *第二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 | ||
* 第三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 *第三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 ||
'''第十八章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第十八章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
*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 ||
* 第二节 动机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 | *第二节 动机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 | ||
* 第三节 高峰体验与存在性认知学说 | *第三节 高峰体验与存在性认知学说 | ||
* 第四节 价值理论 | *第四节 价值理论 | ||
* 第五节 对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评价 | *第五节 对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评价 | ||
'''第十九章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第十九章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
* 第一节 罗杰斯的人性观 | *第一节 罗杰斯的人性观 | ||
* 第二节 罗杰斯的自我论 | *第二节 罗杰斯的自我论 | ||
* 第三节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 *第三节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 ||
* 第四节 罗杰斯的教育观 | *第四节 罗杰斯的教育观 | ||
* 第五节 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评价 | *第五节 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评价 | ||
'''第二十章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 | '''第二十章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 | ||
* 第一节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观 | *第一节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观 | ||
* 第二节 罗洛·梅的焦虑理论 | *第二节 罗洛·梅的焦虑理论 | ||
* 第三节 罗洛·梅的人格理论 | *第三节 罗洛·梅的人格理论 | ||
* 第四节 对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的评价 | *第四节 对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的评价 |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与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