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威利斯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托马斯·威利斯 | |
---|---|
![]() Thomas Willis, engraving by G. Vertue, 1742, after a portrait by D. Loggan, c. 1666 | |
原名(英文) | Thomas Willis |
出生日期 | 1621年1月27日 |
出生地 | Great Bedwyn, Wiltshire, Eng. |
逝世日期 | 1675年11月11日 |
逝世地 | 英国伦敦 |
托马斯·威利斯(Thomas Willis,1621年1月27日-1675年11月11日)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神经解剖学家,写有多部医学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1664年出版的《大脑解剖》(Cerebri Anatome)。书中首次详细地描述了大脑解剖结构和功能,对后来大脑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影响深远,他本人也因此被认为是临床神经科学的创立者。
生平
研究
Willis是首先提出特定的脑损伤于特定行为缺陷有联系的科学家之一。他还建立了大脑如何传递信息的理论,这在后来被称为神经传导。 Willis后来又发现了神经肌肉疾病肌无力综合征、先天性智力障碍患者大脑的异常以及单侧大脑茎状神经束(脑干的一部分)损伤可以导致偏瘫等事实。
术语名称 | 定义 |
---|---|
前连合 | 连接左侧和右侧颞下回及颞中回的轴突纤维 |
小脑脚 | 连接小脑与脑干的轴突纤维 |
屏状核 | 由灰质构成的一层薄鞘,位于外囊和壳核之间 |
纹状体 | 基底神经节的一部分,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 |
下橄榄核 | 脑干的一部分,能调节小脑的加工过程 |
内囊 | 从丘脑向皮层传递信息的白质通路 |
延髓锥体 | 延髓的一部分,包含有皮质脊髓纤维 |
神经病学 | 研究神经系统及其异常的学科 |
视丘脑 | 丘脑中与视觉加工相关的部分 |
副神经 | 第十一对脑神经,连接头和肩 |
终纹 | 从杏仁核向基底前脑传送信息的白质通路 |
纹状皮质 | 基底神经节的灰质结构 |
迷走神经 | 第十对脑神经,具有控制心脏跳动等一些功能 |
参考文献
- ^ 《认知神经科学》p.2
相关链接
The Willis Fleming Historical Trust
Thomas Willis(不列颠百科全书)
http://galileo.rice.edu/Catalog/NewFiles/willis.html
Thomas Willis (1621–1675), the founder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