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潜意识的意义(下)

来自心百科,心灵的百科全书
潜意识的意义
潜意识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下).jpeg
副标题精神分析心理学
作者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3月
装帧平装
页数388
定价45.00 元
系列外国心理学流派大系
ISBN9787532860395
中图法分类号B84-065
Pdf.svg
0.00
(0票)

潜意识的意义(下)》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国芳。本书介绍了社会文化学派的产生与繁荣、存在分析学的建立、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创建、神经精神分析学的兴起、精神分析在中国等。

《潜意识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下)》内容包括:社会文化学派的产生与繁荣、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存在分析学的建立、存在分析学的发展、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创建、精神分析学与解释学的融合等。

导言:精神分析运动的外部发展及其整合
  • 一、精神分析运动的外部发展
  • 二、精神分析运动的外部整合

第一章 社会文化学派的产生与繁荣

  • 第一节 社会文化学派的产生与特点
    • 一、社会文化学派的产生
    • 二、社会文化学派的特点
  • 第二节 霍妮的文化神经症理论
    • 一、霍妮的生平与著作
    • 二、基本焦虑论
    • 三、神经症理论
    • 四、文化与神经症
    • 五、神经症的治疗
    • 六、对霍妮理论的评价
  • 第三节 沙利文的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
    • 一、沙利文的生平与著作
    • 二、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
    • 三、精神病理论及其治疗技术
    • 四、对沙利文理论的评价
  • 第四节 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理论
    • 一、卡丁纳的生平与思想来源
    • 二、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理论
    • 三、对人类学现场研究材料的分析
    • 四、对弗洛伊德的批判与修正
    • 五、对卡丁纳理论的评价
  • 第五节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
    • 一、弗洛姆的生平与思想来源
    • 二、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
    • 三、心理病理学思想与治疗观
    • 四、对弗洛姆理论的评价

第二章 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 第一节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产生与特点
    • 一、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产生
    • 二、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特点
  • 第二节 赖希的性格结构理论
    • 一、赖希的生平与著作
    • 二、“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学说
    • 三、性格结构理论
    • 四、性革命理论
    • 五、对赖希理论的评价
  • 第三节 弗洛姆的社会改革理论
    • 一、占有与存在的价值取向
    • 二、人本主义的伦理学
    • 三、未来人的目标:心理健康
    • 四、健全社会的蓝图
    • 五、对弗洛姆社会改革理论的评价
  • 第四节 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理论
    • 一、马尔库塞的生平与著作
    • 二、对精神分析学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重释
    • 三、爱欲解放论
    • 四、对马尔库塞理论的评价

第三章 存在分析学的建立

  • 第一节 存在分析学的产生及特点
    • 一、存在分析学的产生
    • 二、存在分析学的特点
  • 第二节 宾斯万格的存在分析学
    • 一、宾斯万格的生平与著作
    • 二、存在分析观
    • 三、心理治疗观
    • 四、对宾斯万格理论的评价
  • 第三节 鲍斯的存在分析学
    • 一、鲍斯的生平与著作
    • 二、存在分析观
    • 三、心理治疗观
    • 四、对鲍斯理论的评价
  • 第四节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
    • 一、弗兰克尔的生平与著作
    • 二、意义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 三、意义治疗方法
    • 四、对弗兰克尔理论的评价

第四章 存在分析学的发展

  • 第一节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学
    • 一、罗洛·梅的生平与著作
    • 二、人的存在分析
    • 三、存在人格观
    • 四、存在焦虑观
    • 五、存在治疗观
    • 六、对罗洛·梅理论的评价
  • 第二节 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
    • 一、莱因的生平与著作
    • 二、精神病的存在分析观
    • 三、自我的分裂
    • 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
    • 五、心理治疗观
    • 六、对莱因理论的评价

第五章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创建

  • 第一节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产生与特点
    • 一、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产生
    • 二、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特点
  • 第二节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 一、拉康的生平与著作
    • 二、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体系
    • 三、心理治疗观
    • 四、对拉康理论的评价
  • 第三节 拉康理论的后现代特征及其影响
    • 一、拉康理论的后现代特征
    • 二、拉康理论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第六章 精神分析学与解释学的融合

  •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的解释学诠释
    • 一、解释学的发展及其特征
    • 二、解释学的心理学方法论意义
    • 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解释学内涵
  • 第二节 利科对精神分析学的解读
    • 一、利科的生平与著作
    • 二、主体考古学:利科对精神分析学的解读
  • 第三节 哈贝马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反思与批判
    • 一、哈贝马斯的生平与著作
    • 二、哈贝马斯的“认识与兴趣”的理论架构
    • 三、哈贝马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反思与批判

第七章 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的演绎

  •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的后现代意蕴
    •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
    • 二、后现代视野中的精神分析学
  • 第二节 德勒兹和伽塔里的精神分裂分析学
    • 一、德勒兹和伽塔里的生平与著作
    • 二、生成论哲学思想
    • 三、生成的主体
    • 四、精神分裂分析
    • 五、对德勒兹和伽塔里理论的评价
  • 第三节 詹姆逊的后现代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
    • 一、后现代文化逻辑与主体性结构
    • 二、文本阐释与政治潜意识
  • 第四节 利奥塔的欲望政治学
    • 一、后现代状态
    • 二、欲望政治学

第八章 神经精神分析学的兴起

  • 第一节 神经精神分析学的产生与特点
    • 一、神经精神分析学的产生
    • 二、神经精神分析学的特点
  • 第二节 神经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方法
    • 一、临床—解剖法
    • 二、分析—词表法
    • 三、多重观察法
    • 四、心理药理法
  • 第三节 神经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研究
    • 一、关于意识与潜意识的研究
    • 二、关于情绪的研究
    • 三、关于梦的研究
    • 四、关于临床应用的研究
  • 第四节 对神经精神分析学研究的评价
    • 一、主要贡献
    • 二、主要局限

代结语 精神分析在中国

  • 一、“五四”运动前后
  • 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
  • 三、新世纪初期前后

参考文献

后记